3上一篇 2015年1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试水微信,搭建信息传递快车道
新疆华泰棉花专业合作社创新经营新模式
□ 本报记者 高瑞霞

 

  2014年棉花价格一路狂跌,棉农的利益遭受了重大损失。抱团抗压、规模化经营是很多人认为解决问题的最有效途径,而作为新型经营主体的农民合作社在这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不过,在新常态下,合作社也需要作出新调整、提出新对策。如果现在还以为种植棉花只是简单的一种一收,那就错了。棉花市场风云变幻,对于普通棉农来说,棉花全产业链上每一个链条发生变化,都会对他们造成影响。怎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并及时做出调整?信息,对于他们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微信公众平台可以给关注者推送文字、语音、视频、图片以及多图文消息,推送的内容可以是重要通知、趣味互动或产品营销等。当消息推送出去时,每位关注的用户能收到。为给广大棉农搭建一个便捷的信息接收通道,成为“丝路小棉袄”创建的初衷。

    曹会庆是新疆华泰棉花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4年8月,由合作社开发的“丝路小棉袄”微信平台正式上线。平台启动后,迅速地受到“棉花人”的广泛关注。大家口口相传,目前,平台现已直接或间接惠及200万棉花种植户。

    微信开路 紧跟市场

    曹会庆也是这两年才开始“玩”微信,一接触,他才知道微信的便利与影响力。几分钟前刚发在朋友圈的内容,就能迅速得到朋友们的回应。曹会庆开始思考,如何才能通过微信为社员做点事情呢?

    新疆是全国的棉花主产区,当地的多数农民都有种植棉花的习惯。由曹会庆领办的新疆华泰棉花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12月1日,是第一家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商局注册登记的跨区域棉花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有南北疆成员3800名,棉花种植面积40多万亩。合作社积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把服务延伸到生产、经营、加工、储存、流通等各个环节,力求提高成员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主体地位。但是,2014年棉花市场波澜起伏,让曹会庆和他的社员也损失不小。“出现社员不赚钱的这种状况有很多原因,包括棉花质量、价格及下游市场不景气等等,不过近几年,棉农在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上存在不对称情况,造成政策不清、管理粗放、交流不畅以及效益不佳。如果没有对市场信息的准确把握,棉农很难对市场进行预判,从而不能做出有效防范。”曹会庆对记者说。

    目前,“丝路小棉袄”微信平台则把保障合作社成员充分、及时、有效地获得信息作为了首要任务。通过平台,为棉农提供国家政策、棉花市场行情、农资市场行情、棉花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知识以及气象、纺织、运输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力求把平台搭建成合作社与成员之间交流、互动、互信、管理的有效媒介。此外,合作社通过“丝路小棉袄”实现了成员电子入社,大大减化了成员入社程序,实现了全国网络版合作社的首创,大大提升了成员的发展速度。

    土生土长更受欢迎

    当前,发展线上营销已不仅仅是一种趋势,更应该被看作是一种生存手段。“丝路小棉袄”没有忙着在微信上开始营销,而是坚定地走最初就设想的路,为社员传达信息。

    2014年8月8日“丝路小棉袄”开始走入了棉花及相关行业的朋友们的视野。8月20日经小棉袄编辑发布的《新棉价格怎样?湖北打响第一枪》一文,短短几天之内收到了4万余次的点击和转发。9月中旬,丝路小棉袄开辟了一个只属于袄客们的地盘——“袄客吧”。自此以后,广大袄客通过在“聊聊吧”里找棉友们聊聊天,在“问问吧”里向专家提问;同时通过“加入我们吧”和“联系我们吧”来和“丝路小棉袄”保持联系、成为超级会员。

    2014年9月22日,“丝路小棉袄”指数第一期正式出炉!《第一期来啦!籽棉行情早知道》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热烈而广泛的关注。这一条条接地气的微文不仅圆满完成了“丝路小棉袄”的最初功能,也吸引了除棉农之外的加工企业、运输企业以及纺织、行业协会的关注。大家对平台精心挑选的主题都赞不绝口。

    曹会庆对记者说:“指数产品推出来以后,受到了广大袄客的喜爱和持续关注。大家都说‘小棉袄指数’为棉花采摘和交售期间的棉农棉企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指导。还有好几个农资商和种业公司上门寻求合作,都希望通过我们的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有这么大成效,我真是没想到。”

    “丝路小棉袄”微信平台开通后,根据不同的农时推出了不同的板块和内容。到目前,已先后推出了解读、独家、热点、聚焦、围观、视野、感悟、养生等栏目。此外,平台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和棉农需求,适时开发了籽棉价格指数、采摘进度指数和销售情绪指数产品,为用户和棉农提供了第一手的信息。而平台内的“袄客聊吧”和“袄客问吧”则建立了与用户互动交流的平台,提升了平台的总体功能。不管是平台的哪一项内容,都透着一股“土”气。而曹会庆却说,棉花就是土生土长、土里土气的,所以我们不管是在信息发布还是政策解读的过程中都务必做到接地气,让平台里“土生土长、土里土气”的棉农能够一眼就清楚明了信息的内容。

    随着平台越来越受关注,“丝路小棉袄”也开始承担起新疆全地区信息的收集。合作社通过微信平台,采取有奖问卷、聊吧话题等方式收集棉花生产、种植、加工、交售、成本等方面信息,成为中国棉花协会采集新疆棉花信息的“新疆棉花生产监测预警项目”的有力助手。

    “现在很多人已经开始用微信做营销了,我们现在还没有到那一步。目前,我们还没有在微信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直接收益上下功夫,而是更多地思考本身的业务和优势如何通过微信平台更好地发挥功效,使整个合作社的业务能够取得更大的突破和发展。”说起微信平台的未来计划,曹会庆对记者如是说。


编后

新棉业时代 新型经营主体不再是简单的“在一起”

    自2014年新疆实施棉花目标价格以来,“新常态、新棉业”成为棉花产业提及最多的话题。不论是今冬中国棉花协会召开的棉花形势分析会,还是刚刚结束的2015’CNCE棉业发展年会,都将“新常态、新棉业”定为主题,业内人士聚首探讨。

    众所周知,新棉业在棉花生产环节的体现是: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标准化。这就要求有与之相对的新型棉花经营主体,以前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棉农已经无法适应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标准化的棉花生产,取而代之的便是棉花合作社、家庭农场、棉花种植大户。

    那么,新棉业时代,需要怎样的棉花新型经营主体?

    提及2008年,大家仍旧对棉农因价格涨跌收益跌到谷底的境况记忆犹新。一直以来,棉农因信息不畅处于棉花产业链条的最弱环节,信息不畅导致棉农无法准确判断棉花销售时机,直接影响棉花收益。棉农根据当年的收益决定来年的种植面积——价格涨了,来年种植面积便增加;价格跌了,来年种植面积便减少,这已经成为棉花产业的“定律”。单一的判断依据,导致近几年棉花面积的增减与棉花价格的涨跌遥相呼应。

    棉花市场跌宕起伏,本着抱团取暖、抗压的目的,新型经营主体迅速崛起,涌现出大量的棉花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然而,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只是以数量的扩大降低农资购买成本、提高棉花销售议价能力,却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因信息不畅而无法判断市场趋势的境况,也无法走出“棉花涨跌怪圈”、稳定棉花收益。

    在新常态下,新棉业对新型经营主体的要求不仅仅是简单的“在一起”——农户联合成立合作社或者种植大户扩大生产面积,而是要像新疆华泰棉花专业合作社一样,创新经营模式,利用现代信息传播工具,构建便捷的市场信息畅通平台和渠道,让棉花市场信息在第一时间、畅通无误地得到传递。因此,信息能否在棉花经营主体间畅通成为新棉业在生产方面的首要因素。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