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底,中国蜂产品协会公布了《关于2014年网售蜂蜜抽检结果的通报》,协会对北京地区及网售蜂蜜质量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对部分产品进行了抽检,共抽检了淘宝(含天猫)、1号店、京东商城3家电商销量较好的28批次标称蜂蜜的产品,结果显示13批次产品样品被检出大米糖浆、甜菜糖浆等非蜂蜜物质,掺假产品比例接近抽检总数一半。蜂产品协会市场部主任孙国峰介绍,通报发出后,淘宝、1号店及京东商城3家企业的相关事务部门第一时间与协会取得联系并沟通,3天后问题商品全部下架。针对如何确保网购食品安全性问题,孙国峰表示,这不仅需要消费者的理性和慎重,更需要食品生产企业、网络第三方平台、质监部门、行业协会以及全社会的多方监管,才能保证网购食品安全。
网购食品走红 监管存在盲区
其实这几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网购食品越来越受消费者的追捧,已成为一种时尚便捷的消费新方式,电商们纷纷将食品类目作为发力的又一支点。
2009年中粮集团我买网高调上线,拉开了食品电商的序幕,目前五芳斋、稻香村、全聚德、肯德基等餐饮品牌已经实现了线上领域的攻城拔寨。2012年,顺丰优选、本来生活网、沱沱公社等食品类垂直B2C快速崛起,成为一股代表未来电商趋势的新生力量。此外,淘宝、天猫、1号店、京东商城等电商大佬们也都盯上了食品网购市场的蛋糕,纷纷加入了食品电商竞争。
食品电子商务正处在一个蓬勃发展期,但随着网络食品的销售红火,网络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其中食品卫生、保质期、储存、运输等成为影响网络食品安全的老大难问题,而食品的安全则是食品电商最重要的命脉。而由于当下网络食品监管存在一定空白,食品内杂有异物、过期变质、破损变形时有发生,食品网购“丑闻”频频爆发。然而,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投诉举报信息不全、无票据证明等,都为网购食品投诉举报办理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提高入网门槛 第三方平台身担重任
2014年12月29日,备受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全文在全国人大网站正式公布,并开始向全国公众公开征求意见。此次审议稿的亮点之一就是较大篇幅增加了对网络食品交易提出具体要求。第60条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依法应当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发现严重违法行为的,第三方平台应当立即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未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审查许可证,或者未履行报告、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等义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停业,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
全国人大代葛明华表示,提高网络食品经营主体的入市门槛,加强网络食品经营实名制管理,实行网络食品经营电子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制度,规范网络食品交易平台服务提供者与网络食品经营者的责任义务,可以有效地防控网络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净化网络食品市场,保证食品生产经营规范有序和监督管理依法有据。
以网销食品为主的电商平台顺丰优选,对商品供应商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要求。该企业质量部郑晓静表示,针对新的供应商,质量部将严格审核其资质,通过审核者,在合同上签字,方可走下一个流程。对于之前的老供应商,目前已建立一个供应商资质管理系统,让供应商自主上传其资质,质量部专门人员负责审核,通过审核者方可继续合作,否则终止合作。对于供应商提报的新品,不仅需要向采销部门提交商品的资质,如HACCP认证证书、ISO22000等,还需要将商品实物送至质量部由专门人员审核商品标签。新品标签不合格者,不可上页面。公司提出,对于风险较高或者投诉较多的供应商,质量部每年制定审核计划,对供应商进行实地审核,看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情况。质量管控较差者,将采取中止合作或改进后再复审的方式决定是否合作。
事实上,各大电商平台也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对商家制定了相应政策。京东对其平台销售商有较为严格的资质审核标准,包括企业资质五证;天猫、淘宝规定,入驻平台的商家需要经过实名认证才能拿到开店的钥匙。
产销控并重 多方合力确保安全
“只要是生产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基本不太会发生质量问题。第三方平台如果都销售合格企业的商品,食品安全问题能少很多。”淘宝网山西汾阳肖家庄供销合作社网店负责人吕先生介绍,“我们的商品主要是石磨面粉,为确保网店出售的食品质量,消费者在订购商品以后,我们根据订单现磨面粉,并且坚持以‘不掺假、不掺杂其他劣质面粉以及添加剂’的原则进行销售经营。工作人员在发货前,必须要对面粉进行再次检查,确保面粉的质量过关后再通过EMS寄送到消费者手里。”据悉,该店是山西省汾阳肖家庄供销合作社所开办的网店,同时具备实体店,其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已通过验证。
“消费者在网购时应该尽量选择大品牌、有实体店的商品,不可轻信夸大宣传,也不可贪图便宜而忽视产品质量。”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何计国表示,“这就需要第三方平台做好‘守门人’的工作,提高‘入网’门槛,但网购食品安全仅仅依靠第三方平台是远远不够的。”据悉,为加强对网络食品的监管,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局于2014年成立了互联网监测中心,针对食品药品产品信息、互联网经营行为等内容开展广泛监测,实现对互联网食品药品海量信息的采集、分析,对其中的违法特征进行线索挖掘,大大提升了监测工作的靶向性和科学性。
“食品相关行业协会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蜂产品协会孙国峰表示,“由于行业协会具有专业性,对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较为清楚,所以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更具有针对性和权威性。”
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执行会长王旭峰表示,网络食品安全的监管需要多方合力,其中社会监管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该多鼓励社会性监管,对于消费者提出的投诉、举报和建议,相关部门要给予重视并及时处理,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的监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