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黑龙江哈尔滨市供销合作社面对底子沉、问题多、矛盾突出等各种不利因素,按照全国总社的要求并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了供销合作社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制定并印发了《哈尔滨市供销社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以一种敢于绝地求生的创业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创新精神,从资产清查入手,摸清了家底,找准了问题,奋力开创供销合作社工作新局面。
理顺体制机制依法治社
哈尔滨市社首先对机关进行了机构调整和职能转换,建立起了管理、监督、保障“三位一体”的工作运行机制,有效解决了以前机关与企业脱节,上下两层皮的问题,从而充分发挥了机关管理和服务企业的职能作用。为解决社有资产中的问题,设立了社有资产管理处。在2013年资产清查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资产维修、管理、开发利用等工作制度;对市社直属单位的房屋、土地等实物形态资产进行全面系统的核查登记,建立起了完整统一的资产数据库和台账;并将系统的资产现状和管理情况制作成专题片,作为影像资料加以保存利用,为从源头上防止社有资产流失,促进社有资产保值增值奠定了基础。针对历史遗留问题多、矛盾纠纷多的问题,设立了政策法规处,启动依法治社。在不断健全和完善法规库的同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研读政策法律,为市社党委、理事会的决策提供依据,充分发挥决策的智囊作用;积极参与“两个集团”的打造和讼诉案件的应诉工作,为供销经济发展及各项工作提供法律支持。紧接着,对直属企业进行了分类改革,对规模较大的重点企业进行集团化改造,形成发展实力;对小微企业因企施策,经营体制灵活多样;对个别具备条件的企业探索股份制经营,效果较好。
积极推动企业组团发展
哈尔滨市社在2013年资产清查的基础上,针对目前供销合作社企业规模小、效益差、资产分散及为农服务能力较弱等实际问题,提出了“打造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培育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打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集团公司,培育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的发展思路,逐步恢复自营业务,重建经营网络体系,使市社直属企业抱团发展,朝集团化方向迈进。目前,两个集团的打造工作取得了可喜进展。
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已经组建完毕,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一是经营机制得到了创新。农资集团采取总部经营的方式,减少了费用支出,解决了集团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二是主营业务得到了恢复。集团恢复化肥经营,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014年销售化肥总量2万吨、实现销售额4000万元、实现利润115万元。三是连锁经营得到了拓展。2014年在五常、宾县、哈市3地恢复建立了3个化肥、农药配送中心,在五常、双城、佳木斯、哈市等地设立了6个直营经销部,连锁经营网络遍布全市各区、县(市)供销合作社。四是职工利益得到了兼顾。集团大幅度提高了职工工资,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职工尝到了甜头,感到有奔头。五是企业形象得到了改观。集团整章建制,精细管理,通过“五抓五促”,由过去的脏乱差,变成现在的洁治美,企业面貌焕然一新。同时,集团公司的组建还有效地解决了原企业遗留的300万化肥补贴资金的合规使用、原农资公司经费来源、职工工资待遇提高、化肥库固定资产创效以及社有资产总体收益增加等诸多实际问题,使农资集团的经营发展步入了新常态。
再生集团也在积极打造当中。由于原物资回收集团从2004年开始几经拆解,一分为十,企业经营停滞,包袱沉重,整合的难度较大,需要做的工作很多。经过努力,目前已经形成了集团公司组建方案,确定了“四步走”的工作步骤,正在有序推进当中。同时坚持组建、融合、拓展同步进行的原则,不断扩大经营,积极寻找出路,努力培育新的经济生长点,拟组建的再生资源集团依托造纸原料回收业务,整合、吸纳了市区内具有一定规模的10余家造纸原料打包站。并在天津注册成立了股份公司,通过享受该市对再生资源经营的优惠政策,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2014年实现收购造纸原料4000吨,实现销售550万元。两个集团的打造,给了我们深刻的改革启示:思路宽了,出路就有了;机制新了,经营就活了;管理严了,效益就增了;职工富了,队伍就稳了。
切实发挥服务“三农”作用
一是“大田托管”探索服务农业现代化新模式。针对哈尔滨市农村进城务工人数逐年增多的趋势,哈尔滨市社认真指导并总结包扶的巴彦县富江乡振发村“大田托管”经验,这个村组织12个股东联合集资入股兴办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在该村实施土地大田托管,为入社农民提供耕种、收销等系列化一条龙服务。目前,合作社已吸纳入社农户1860户,经营土地面积8780亩,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40%。市社一次性向农机专业合作社投入资金5万元进行扶持。2014年秋收,参与大田托管的入社农户每亩耕地收入1530元,比入社前增收640元。这些农民还可外出打工赚取第二份收入。二是农产品订单会和农产品交易会取得新成果。2014年6月市社在通河举办了农产品订单会,展位达120个,哈尔滨中央红集团、新一百大型超市等25个单位与农民大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产销对接,签订农产品购销意向性协议160份,签约额达到5000万元;10月份市社又举办了通河农业产品交易会,来自全国各地的稻米经销商与参展企业、农户签订了近10万吨粮食的销售协议。三是“新网工程”建设得到新发展。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流通网络为基础,帮助、指导各区、县(市)供销合作社农家店开展信息化改造,全面增强农家店服务功能。延寿县社不断扩大农家店经营范围,146家农家店全部争取到了通讯业务的收费代理及“惠农通”业务。四是基层社改造见到新成效。木兰县社利东等3个基层社坚持“拆一还一”、“公开招标”的原则,进行基层社改造,年内已陆续投入运营,进一步扩大了为“三农”服务的阵地;尚志市社黑龙宫供销合作社,通过与尚志市兴盛木业有限公司进行资产置换,开发改造后获得门市房730平方米,房产增值200万元。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供销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