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一个全新的栏目《供销社改革》与大家见面了。这个栏目伴随着如火如荼的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而生。当前,各地供销合作社按照总社和地方党委政府的要求部署,制定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有序开展试点工作,逐步探索出了一些好的做法,形成了一些好的思路,在一些重点改革任务上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为及时总结、提炼、挖掘综合改革中涌现出的生动典型和鲜活经验,本报将通过这个栏目,配合各级供销合作社做好调查研究和宣传工作,及时报道各地改革试点工作的进展和为农服务的成效,为全系统推进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凝聚精神,激发力量。敬请广大读者关注,并提供新闻线索。
2014年12月30日,在陕西省泾阳县供销合作社内,泾阳县新惠农蔬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揭牌那一刻,现场一片欢腾。陕西省供销合作社改革试点县之一的泾阳县社牵头、联合县内18家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共同组建了这家蔬菜合作社联合社,并计划以此为起点,进一步开辟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成立联合社,是陕西省供销合作社改革的一个重点。陕西省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主任陈纯山说:“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加强经济联合为抓手,实施政府推进,政策扶持,构筑上下贯通、运行高效的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和综合平台,建立健全适应农业现代化需要的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作用是陕西省改革的总思路。”
2014年,陕西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在服务“三农”实践中,大胆改革创新,倾心打造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发展理念、工作机制、基层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一幅绚丽生动的西部供销合作社改革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改革组织体系
推动新型农业主体崛起
专业合作社是供销合作社与农民的一个重要联系通道,也是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在基层最重要的表现形式。陕西省供销合作社把强化专业合作社作为深化组织体系改革的抓手,通过在试点市(县)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深入探索自下而上的基层改革之路。
2014年9月26日,陕西省供销合作社门前人声鼎沸、热闹异常,由陕西省供销合作社集中打造的陕西供销农特产直销一条街正式开业。在20个直销店里,来自11个市区的近千种农特产品集中亮相,吸引了周边社区居民纷纷前来抢购。在榆林特产专卖店内,靖边正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张耀霞和她的社员们正忙着接待前来选购农产品的市民。“一个上午就卖了近2万元,下午客人会越来越多,卖得就更多了。多亏了联合社让我们的产品走到大城市。”张耀霞兴奋地说。
榆林市是陕西省社确定的改革试点中唯一的市级社。榆林市供销合作社主任刘兆京告诉记者,没有联合社之前,合作社比较分散,形不成规模,农产品只能就近销售,根本卖不上价,供销合作社指导帮扶也只能逐个进行,没有联动效应;现在成立联合社,有了高起点的平台,销路广了,价格高了,社员真正得到了实惠,供销合作社的服务也扩展了。
同样的精彩,在陕西农村不断上演。2015年1月9日,陕西省白水县仁和苹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旭明在合作社门前新建的2层楼房落成了,这里还将成为新的综合服务中心。“这里将摆上柜台,作为农资店,那边再开个日用品超市,后面开辟出来作为仓库,楼上再建个培训中心。”赵旭明安排得井井有条。白水县供销合作社主任张井生说,县供销合作社除了为联合社的产品寻找销路外,还要对联合社的发展提供指导,从测土施肥到园艺栽培无所不包,在服务农民过程中,供销合作社重拾久违的业务。
“联合社解决了单个农民合作社规模小、分布散、实力弱等问题,同时也解决了陕西省基层供销合作社缺乏主营业务的问题。”陕西省供销合作社合作指导处处长李三一说。
为了规范联合社发展,防止联合社出现大而空、全而弱等问题,陕西省供销合作社在联合社的选择上精益求精。
规划初期,陕西省社就从全省农业产业实际出发,依托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的优势农业产业来定位;审批过程中,采取自下而上申请、当地政府审批、省供销合作社研究确定的办法。
陈纯山告诉记者:“成立联合社必须做到宁缺毋滥,基层合作社必须要主动申请,同时要取得当地政府的认可与支持,省供销合作社在此基础上对成立联合社的可行性进行研究讨论,这三者缺一不可。”
联合社的建设离不开资金支持。陕西省社鼓励试点市县组建和发展农村金融互助社(互助会),促进联合社内部资金互补。陇县慧利农村资金互助会自成立以来,已经为联合社社员收购核桃提供多次资金帮助。陇县供销合作社主任郭西学说,资金互助关键是有完备的运行制度,省社推行“两头堵死、封闭运行”的原则,坚持吸股不吸储、分红不分息、对内不对外的做法,为联合社的资金流动加了一道安全锁。
此外,陕西省社积极加强与省级相关部门、地方政府的联合合作,借助行政力量,推动供销合作社改革与发展。目前,陕西省政府已同意设立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联合社的建设。
目前,白水县的苹果、镇安县的茶叶、靖边县的小杂粮、泾阳县的蔬菜等各具特色的农产品都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陈纯山表示,到今年年底,陕西省将在试点市县建成茶叶、苹果、葡萄、核桃、红枣、蔬菜、小杂粮、魔芋、富硒大米、蔬菜等10大类产业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创新营销模式
完善农副产品产销网络
农产品销售是农民增收的命脉,也是检验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标准之一,省供销合作社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将组建联合社与农产品销售并轨进行,在促进联合社发展的同时,着力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完善农副产品产销网络。
“现在在超市里就能买到货真价实的陕西各地特产,真是方便又实惠!”在西安市街坊集市超市内,顾客对供销合作社的特产专柜赞不绝口。为了进一步推进农副产品的生产与销售,陕西省社以“一县一品·百县百品”农产品展销工程为契合点,积极与海航民生家乐超市、隆顺和街坊集市、茁一木茶业营销连锁公司等多个销售终端联合合作,并在宝鸡、榆林、咸阳、渭南、汉中、安康、韩城等市建立了“一县一品·百县百品”农产品展销中心。目前,已经有57个大类、上千个品种的名优特新农产品进入了“一县一品·百县百品”农产品展销平台,为农副产品展销开辟了重要渠道。
据了解,2014年,陕西省供销合作社把搭建农副产品营销平台作为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以名优特新、精深加工农副产品为战略重点,按照“供销和地方共同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各方支持”的思路,突出抓好统一规划、搭建平台、产销对接、规范管理和建立长效机制等重点工作,建立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和网络,形成“顺畅有序、配送灵活、保鲜供应、四季销售”的外销模式,推动全省供销社系统果蔬、干鲜、畜禽、特色农产品等大宗农副产品长期稳定进入省内外大市场。
2014年11月,省社在西安举办的“全国农产品产销合作论坛暨丝绸之路供销合作社‘一县一品’展销会”上,来自全国420多家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推出1100多个品种的农产品进行了展示展销,签订成交合同59份、意向协议263份,交易额2.3亿元。
搭建营销平台、举办大型展会,组织货源是重点。陕西省社把行业协会作为联系合作社和企业的纽带,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的行业服务功能,提升协会在行业话语权和影响力。2014年第21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陕西省茶叶协会首次组织41家茶企参展,现场成交额达700余万元。引进来办会,还要走出去展销,为了进一步推动陕西省名优农产品的销售,陕西省社所属有机协会、农产品协会积极开拓大城市的市场,即将在北京、上海开设陕西农产品展馆和展销中心。农产品协会会长李战说,在大都市开辟展销窗口,对陕西农产品走出本省具有积极的意义。
改革正在进行,陕西省供销合作社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拓展农副产品营销途径,稳步扎实推进试点市县的改革,构筑全新的基层网络格局,同时,陕西省社积极推进社属企业的改革,通过体制的转变和业务的拓展,增强社企的服务能力。如今,陕西省社的改革正在由点到面逐步展开,一张全新的供销合作社服务网络正在三秦大地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