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微社区


扫扫二维码 一起讨论吧

 

    本报2014年12月26日出版的2014年年终特刊中,《改革与新生之省级联社改革》一文刊发后引起读者强烈反响,现与大家分享部分留言。欢迎登录农村金融微社区参与话题讨论!

    相信未来:

    信用社未来的发展重点是体制改革和金融创新。作为与农村连接最为紧密的金融机构,一定要跟上农村经济发现的步伐,与时俱进的开创有利于地方经济的金融产品,最终才能实现信用社和地方经济的双发展。

    黄世奎:

    目前农信社体制太畸形,依据公司法,控股多少来确认法人代表,但我们农信社的法人代表,却由上面委派,再参加选举,做工作让其选上,着实让股东和员工弄不懂。

    王合生:

    办事处都撤改成审计中心,包括地市银监局都对农信社审计,也不能从外部促成正向经营,因为本身这样的制度设计是不适合实际的,农信社诉求无人问津。为什么农信社自己的改革诉求,得不到支持?谁会为这样的改革负责?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