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4年12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为何尤努斯模式在中国反复失败?

□ 嵇少峰

 

    国内的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甚嚣尘上,作为国际普惠金融之父的尤努斯被“哄抢”也在所难免。而反观尤努斯的格莱珉模式在国内多次被复制,却几无成功案例。

    为何尤努斯模式在中国反复失败?原因其实非常简单。中国信徒们只机械地模仿了尤努斯格莱珉的形式,而未触及其实质。

    一、首先是资金来源。尤努斯前期获得了社会众多的扶贫资金及政府救助,使其在达到一定的信贷规模前得以持续。尤努斯从1978年开始创办乡村银行,1983年正式成立格莱珉银行,直到1995年才实现盈亏平衡,这近二十年的时间内他一直接受来自国际社会的慈善资金扶助。放眼全球,有几家小额信贷机构能够获得如此之多的外部支援?

    二、非盈利性。据2011年的数据,格莱珉银行的股本回报率为5.64%。截至2014年4月,该行贷款余额仅为11.26亿美元,却有2567家分行,服务覆盖81390个村庄。其庞大的管理成本成为盈利的拦路虎,如果考虑同期2.72%的不良率及几乎无纳税的情况,股本回报率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三、流动性及储蓄的红利。格莱珉前期依靠持续的社会救助及无限扩充股东来补充资金,获得银行牌照后通过吸收储蓄存款的办法彻底解决了流动性的难题。截至2014年4月,格莱珉银行贷款余额为11.26亿美元,存款余额19.14亿美元,存贷比为58.8%。储蓄带来了相对安全的信贷利差,从而保证了格莱珉的可靠业务收入。

    四、一定的信贷技巧。格莱珉主要向以小组为单位的妇女提供小额短期信用贷款,一般按周分期还款,贷款期一年,每周分期付款,偿付数额是每周偿还贷款额的2%,利息每周为2‰,贷款利率为年化20%,另按贷款额5%收取小组基金和强制储蓄作为风险基金。格莱珉通过客户预筛选机制、非正规的成员间监督和制裁机制、借贷还贷中心会议等形式进行信贷管理及风险控制。

    几乎所有的中国信徒均严格学习了第四条的信贷技巧,将其奉为圣经,而无视或无法做到至关重要的前三条要件。对一个可持续的信贷机构而言,信贷资金来源固不可少,一定的贷款规模更是摊薄管理成本、维持经营的必须,而持续的资金进入以保证流动性与抗风险能力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尤努斯多次公开表示,中国小额信贷机构现在奉行的“只贷不存”原则,等于“锯了小额信贷的一条腿”,是目前中国小额信贷发展的最大障碍。尤努斯没有公开的说的潜台词应该是,只贷不存“要了小额信贷特别是公益性小贷的命”。非盈利性信贷机构想要生存,要么有源源不断的救助资金注入,要么本身拥有一定的、可盈利的信贷规模,更需要获得政府政策性的照顾。历史多次证明,根本不存在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安全信贷模式。格莱珉银行在90年代孟加拉国内水灾期间也是依靠外部求助才渡过了危机,其早期的生存更是道路曲折,得以发展至今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中国的P2P与不少小额信贷机构抱着商业性的动机,盈利永远是其追求的终极目标,请你们千万不要拿尤努斯说事,更不要轻易模仿。从道德与社会的角度讲,尤努斯作为普惠金融的标志性人物,其人性的光辉值得我们敬仰。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