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安徽财经大学重新恢复了棉花加工与检验专业,并且在招生和培养模式上改革创新。同时,该专业主要以棉花贸易和检疫检验为主。棉花专业时隔15年重回学校舞台,不仅体现了产业对技术人才的急切需求,而且也是安徽财经大学在培养产业中高端人才的改革举措。
近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全国职业院校管理经验现场交流会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使一线劳动者内涵发生深刻变化,迫切需要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向中高端发展。职校要及时调整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提升面向一、二、三产业的人才培养能力。
安徽财经大学重新开设棉花专业正是供销合作社系统职业院校服务系统产业、改革教育路线、为产业输送中高端技术人才的一个缩影。
自我改造 / 培养中高端技术人才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转向创新驱动,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供销合作社系统职业院校也开始积极适应市场变化,主要在专业设置方面进行改革,为行业培养专业的、应用型中高端技术人才。
在广东省供销合作社直属院校中,各院校紧扣供销合作社“新网工程”、平价商店、“农超对接”等项目发展的需求,开设了农村经济管理和农资连锁经营管理等特色专业。广东省供销合作社人教处处长邓宁告诉记者,针对当前农村发展需要,系统各院校加快了农村流通领域亟需的农产品安全检查、特殊农产品经营与加工等专业建设。同时,还开发了茶艺师、农产品经纪人、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20多个供销合作社特有工种的培训项目,大力为行业发展培养紧缺人才。
为了让培养的中高端技术人才能顺利进入市场,满足行业需求,11月9日,四川省商贸学校举行了“校企合作洽谈暨签约仪式”,进一步开辟人才培养新途径,着力培养行业、企业亟需人才。据介绍,参会的近20家企业涉及金融、旅游酒店等多个行业领域。会上,包括北京龙凤航空服务有限公司、成都市人人乐商业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与四川省商贸学校签订了合作协议。该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将积极探索与企业的‘零距离’办学模式,为企业提供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能发展’的中高端实用性人才。”
“我们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各专业深入挖掘各自特色,通过与行业、企业开展合作,形成与专业发展相适应的多种合作模式。”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鲁庆波说,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院校,该学院通过与知名企业合作组建订单班、冠名班,实现联合培养人才。同时,还与鲁供农产品电子商务部、丰华超市、潍坊国信代理记账公司、富润评估事务所等共建“校中企”。另外,该学院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与网易、淘宝以及多家本地企业共建创业型实训基地,学生组建经营管理团队,融实训和创业于一体。
据悉,自2011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与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以来,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按照教育部的整体部署,积极推进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建设,服务于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致力于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政府支持 / 为教育改革推波助澜
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作为职业教育的主力军,供销合作社系统职业院校的改革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
记者从地处潍坊市的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了解到,为进一步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潍坊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成立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专业建设委员会的通知》。山东潍坊市政府通过发文确定了10个主导专业作为政、校、企、社会共同打造的精品专业,修订完善试验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加快校企融合,实现专业课程标准与行业规范、职业资格标准的有效对接。
在11月份的供销合作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讨会暨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揭牌仪式上,江苏省副省长曹卫星表示,江苏省委、省政府将继续支持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建设,为学校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该学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江苏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对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同时,该学院也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该学院还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点、符合现代商贸发展趋势的办学模式。南通市委、市政府将在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大框架下,按照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设教育现代化示范区的总体部署,推动各类职业学校办出特色和水平,努力建设南通特色职业教育体系,为持续推动转型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当前,供销合作社系统职业院校的综合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坚持校企对接、探索产教融合,是系统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和优势。同时,系统办学优势已成为职业院校竞争的制胜法宝。
新闻链接:
职业院校要为中高端产业输送技能人才
据新华网报道 “过去,职业学校对毕业生的定位是套一身蓝工作服的产业工人;现在,学校要转变观念,要为中高端产业输送技能人才。”11月6日在四川成都召开的全国职业院校管理经验现场交流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直言:职业院校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据了解,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使一线劳动者内涵发生深刻变化,迫切需要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向中高端发展。职校要及时调整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提升面向一、二、三产业的人才培养能力。鲁昕提出,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时,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只传授一技之长,更要注重文化素养、职业精神、技术技能培养,为人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具体来讲,在教学中一是要规范教学计划,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杜绝课程开设随意性大、使用低水平自编教材等现象。同时适应生源变化、学制变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新情况,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二是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足、开齐、开好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同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各地、各职业院校充分挖掘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鲁昕透露,明年起,教育部将加强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撰写质量和发布情况的监管,逐步提高质量报告的量化程度、可比性与可读性。同时,教育部将启动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还将委托第三方对中职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客观评估。
(吴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