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4年12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降息之后 小银行利率不降反升的生存逻辑

□ 本报记者 胡莹洁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推进,农金机构等中小银行吸收资金成本继续上升。

    “存款利率哪家强?还是xx农商行!xx农商行存款利率在央行基准利率基础上全面上浮20%,5年期存款利率更达5.4%,如10万元存款定期五年,到期较部分同行多7000元利息,相当于白送一部iphone 6呢!”

    这是近日东部某市广播电台的一条广告。而在这几日,类似的广告语陆续出现在多家农村金融机构的宣传网站上。

    这一切始自11月21日。

    当天下午,央行突然宣布,自次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其他各档次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并对基准利率期限档次作适当简并。

    农村金融机构反应十分迅速。

    央行发布消息次日一早,福建农信便宣布将存款利率上浮到顶。这股存款利率上浮的浪潮在接下来的一两天里迅速席卷了全国的农村金融机构。《农村金融》周刊记者在对近百家农金机构的调查中了解到,99%的农金机构上浮了存款利率,其中86%的农金机构存款利率是一浮到顶。

    因此,相对于降息前,农村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或是保持不变,或是不降反升。例如,山西省农信社一年期存款利率仍是原来的3.3%,三年利率则由原来的4.675%升至4.8%。

    这也意味着农金机构利差进一步缩窄。

    “降息后,1年期基准存、贷款的名义利差从降息前的3%下降到2.85%,如今农商行将存款利率上浮至20%的上限,则名义利差会进一步收缩到2.3%。”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

    这种结果或许在央行的意料之中。

    “央行之所以在降息的同时,上调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的举措,可以提高商业银行定价自主权,同时也可以避免在理财产品的竞争下,存款利率过低造成吸储困难,防止中小银行存款流失。”有专家如是认为。

    利差收窄意味着利润的减少,但是,对于农村金融机构来说,这部分损失或许远不及存款流失带来的威胁。

    “别的银行都将存款利率上浮了,如果我们不上浮的话,较低的存款利率肯定就会造成存款流失。”山西一家农商行工作人员解释说。

    “这与农金机构固有的‘存款立行’经营理念有关。”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主任曾刚认为,这是由农金机构的市场战略定位决定的,实行这样的价格竞争策略源于要争夺客户、追求市场占有率。

    同时,这也是目前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市场环境所决定的。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互联网金融的迅速扩张,银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农金机构等中小银行的资金成本也逐步上升。

    “如今银行业竞争激烈,银行存款不断向更高收益率的互联网金融及银行理财产品转移,降息会进一步加剧存款转移。”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晓山表示。

    这对于理财业务刚刚起步的农金机构来说,无疑雪上加霜。

    “相对于资金较为充裕的大银行而言,我们如果不上浮存款利率,任由存款流失的话,很可能经营就难以为继。”中部一家农村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解释说。

    一些农金机构更是将此次降息视为增加存款规模的好契机,这也是农金机构存款利率不降反升的重要原因。

    “将存款利率上浮到顶,意味着我们可以获得更多存款,也可以借机扩大贷款规模,获得更多利润。”一家农信社的高层人员如是说。

    贷存比的限制也是农信社不得不上浮利率空间、加大揽储力度的原因。

    “国有大行的贷存比远低于75%的考核指标,因此,存款的减少并不会影响贷款的投放数量。”曾刚认为,这也是大银行只是略微上浮存款利率的原因。

    而相对而言,利率上浮空间较大的农金机构,却能因此增加贷款的投放。

    北部一家农商行工作人员解释说,“由于贷存比这些考核指标的存在,农金机构只有增加存款,才能提高贷款额度,也才能切实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

    然而,农金机构以上浮存款利率来提升利润空间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小银行面对降息的单一反应能力。

    其实,两年前的2012年7月,央行的上一次降息后,农村金融机构同样采取了将存款利率上浮到顶的措施。

    在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放开的今天,面对降息,农金机构同样的反应,只是更体现出农金机构在存贷款定价能力的薄弱。

    “对于农金机构来说,如何提高存贷款定价能力是当务之急。在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下,农金机构需要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杜晓山建议说。

    他认为,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也是农金机构急需寻找的出路。

    “农村金融机构的管理水平、人员素质也是影响农金机构利润水平的限制因素。”一位业内人士同样认为,农金机构的利润增长空间其实很大,改进现有的管理机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服务人才,有助于农金机构发掘更多利润。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