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1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日本食品物流的三大趋势


 

    在日本,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重视物流过程中的食品安全管理问题,将能提供HACCP体系的标准服务作为卖点来宣传。

    HACCP体系是国际上共同认可和接受的食品安全保证体系,要求对经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方面的危害分析,包括原料的采购、运输、存管,产品的生产加工、返工、再加工、包装、存储,以及成品的交货和运输,并制定关键控制点,以保障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

    温度管理成主流

    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整个食品流通链中,温度管理是抑制微生物繁殖,保障食品质量,维持食品鲜度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食品物流而言,安全就是要从各细节保障需要冷冻、冷藏的食品不暴露在常温中。

    而不同食品对温度的要求不尽相同,如北海道的“夕张香瓜”在常温情况下可以保证4天的鲜度;岩手县的“羽后牛”只有在-18℃以下的冷冻条件下才可以维持3天的鲜度;东京的“斗鸡”在0~4℃冷藏的状态下保存和运输的话,保鲜时间可以维持在2周左右。

    在日本,食品物流根据温度可以划分为冷冻、冷藏、常温三大类,统称为“三温度带”。而在实际配送中,根据商品的特性,食品物流有更为精准的温度划分,按照更为精细的温度区间分为加温品、常温品、定温品,C3级~C1级,F1级~F4级等10种。

    目前,日本有少数物流公司可以实现一辆车运输冷冻、冷藏、常温三类食品,并且将食品入库、存管、发货、配送等全过程中所处环境的温度数据提供给客户。

    降低食品物流成本

    为保障食品质量,日本物流公司从各细节入手,如内外部隔断,清洁区和污染区分离,以及设备材料的耐水性、耐油性、耐药性和排水性以及食品所处环境的空气质量等。

    以日本道原运送公司为例,该公司在运输车辆的轮胎附近安装可以喷射消毒液的装置,入库前对会车辆进行消毒处理,在车辆内部装有杀菌灯,以防止运输途中细菌滋生,通过各种诸如此类的设施,建立了一套适应HACCP标准的杀菌物流系统。这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设备投资成本。

    从2013年日本企业物流成本占销售额比重的数据来看,低温运输(冷藏、冷冻)的比重为8.57%,排在第二位,而常温食品运输的比重为6.01%,位列第七。由此可见,食品物流,尤其是冷链物流,面临成本偏高的难题。

    首先,食品物流的必备设备成本很高,且设备在预冷、冷藏、冷冻过程所消耗的能源巨大,所以降低设备成本,尤其是开发节能型设备是日本物流领域当下关注的课题之一。

    其次,高效隔热材料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比如,通过保冷箱和冷冻剂的使用可以让冷冻食品在冷藏的环境下保存,减少冷冻费用的消耗,且有助于避免外界温度对食品本身的影响。

    或许,在未来会出现成本低廉、行之有效的保鲜方法。

    完善食品物流跟踪系统

    日本曾经发生多起食品伪装产地事件,引起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但目前日本政府强制性要求进行全程流转跟踪的食品仅有大米和牛肉。尽管呼声很高,但受到成本的限制,目前在日本只有两成左右的企业实现了食品跟踪。

    以日本富士物流为例,通过使用RFID技术,盘货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七分之一左右,提升了物流中心的运转效率。同时,富士物流还将RFID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结合,开发出盘货机器人,实现了盘货自动化,不仅削减了物流成本,实现了夜间作业。

    目前,富士物流已经开始研究将这些机器人投入到低温、高温、无尘室等比较苛刻的物流环境中,让机器人更广泛地取代人工作业,从而降低人工作业的风险。

    此外,富士物流在给商品贴上IC标签的同时,也给工作人员贴上了标签,借此可以实时了解商品和操作人员的动向,提升安全性,防止意外发生。同时,RFID技术使得对每个商品个体信息的搜集以及了解工程进度,变得更加容易,也可以快速向客户传递商品的物流信息。

(孙继侠)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