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多家媒体曝出阿里巴巴“双11”单天销售571亿元的成绩掺有水分,半数为商家刷单炒作,甚至出现了专门的刷单联盟。此外,“提价”和“囤单”作为另外两大黑幕被广为诟病。
571亿元、2.78亿个包裹,这是阿里巴巴上市后首个“双11”交出的骄人成绩单,但多家媒体曝出这些光鲜的销售数字未必完全真实,半数为商家为获得靠前排名而进行的刷单炒作。刷单是参与“双11”网销的很多品牌心照不宣的秘密,今年更是出现了刷单联盟——专门做刷单的公司。刷单的盛行让销售数字大量注水,成为天猫“双11”网销中首当其冲的黑幕。
据了解,刷单联盟规模庞大、组织严密,刷手正式上岗前会经过专业培训,对于浏览宝贝几分钟、浏览几件宝贝、收藏店铺红包、与客服假聊等流程都有严格要求,刷出来的销量和好评十分逼真。但通过刷单制造虚假销量实质上是一种广告欺诈,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不仅对商品的内容本身也对其销量具有知情权”。
(谢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