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在眉睫。
省级联社,这个在近十年农信社改革中功不可没的引领者面临着新的抉择与挑战:面对分数不低的改革成绩单,是依赖惯性延旧有轨迹继续前行?还是从体制机制上赋予其新的使命与活力?
势,不可挡。
无论是日益壮大的基层行社的发展诉求,还是经济下行压力下不可回避的转型难题,都对省联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肖四如,这位带领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向现代银行目标全速迈进的学者型金融高管,以十年探索实践为思想基石,对省联社的改革目标与路径,给出了逻辑严密、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
现实需求 呼唤价值再造
《农村金融》:从全国农信社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来看,省联社改革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肖四如:我认为深化省联社改革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农村信用社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服务平台,要有现代银行资格来支撑。农村信用社作为中小银行,与经济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对行业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小银行对接大市场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区域性服务平台不可或缺且必须进一步做强,但目前省级联社没有相应的银行业务资格,在拓展服务平台功能上显得力不从心,迫切需要深化改革。
第二,省联社法人治理的完善、科学管理机制的形成,需要严格按照银行企业来规范。由成员行社共同入股组建的省级机构,本质上是股份制银行企业,应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法人治理、参与市场竞争。要赋予其提供平台服务、参与金融市场竞争、开展批发性业务等功能;要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健全议事规则,建立起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的机制;要建立健全省级机构履职评价机制,使省级机构的履职真正与成员行社改革发展绩效挂钩。
第三,省联社与政府、监管和成员行社的关系,需要通过严格的公司架构或资本纽带来明确。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看,省级政府承担农村信用社最终风险责任短期难以解除,维护金融稳定和公众利益的责任将长期存在。通过深化省联社改革,按照“行业管理+金融服务”的地方性金融企业法人治理机制来运行,能够更好地形成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一系列决策监督和管理机制,更好地解决成员行社的共同利益诉求,更好地落实省级政府和监管部门有关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规范金融市场、落实支农政策、维护公众利益的要求,真正实现服务功能的全面展开。
第四,成员行社逐步改制成农商银行,省级联合社已经名不符实。鉴于未来各县级联社都将改制成农商银行,省级联社再称“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名已不符其实,而事实上已经成为农商银行的联合体。但仅因此而简单更名,不深化机制改革,相当于沿着老路继续前行,没有实质性的改进空间,制约农信社发展体制机制问题仍然无法根治。
第五,国家各种支农惠农政策和风险管理责任的落实,需要更强有力的工作抓手。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主渠道,在传导落实党和国家支农惠农政策、服务“三农”、县域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要把这些政策传导落实到基层,中央和省级政府不可能直接与众多的农村信用社基层单位联接,必须建立一个更有效力的省级机构作为抓手,在及时传达政策要求的同时,对农信社执行落实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和检查监督,确保各项政策法规的实施。同时,省级政府作为地方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的维护者,实际上承担了保护广大金融消费者权益的责任。为确保这种责任有效落实,省级政府也需要建立更强有力的省级机构作为平台和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