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1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河北沙河供销合作社因地制宜探索为农服务新途径:
社企改革与体系重塑融合聚变

□ 本报记者 王敏

    9月中旬,正是林果丰收、农民急着找销路的时节,而地处太行深山区的河北省沙河市蝉房乡的村民一点都不愁。“家门口的蝉房果品交易市场每天都有采购商过来收购,咱只要把收获的板栗、苹果拿过去就行了。”水磨头村村民杨孟军感慨,在交易市场比在田间地头销售的价格高,还正规,供销合作社可是帮了农民的大忙了。

    蝉房果品交易市场是蝉房供销合作社根据当地林果业发达的优势条件,对接农户需求的成果之一。自恢复11个基层社以来, 从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到农合联组织体系建设,从大田托管到资金互助,从农产品交易市场到新合作农资有限公司,沙河市供销合作社系统不断将传统服务发扬光大。同时,作为河北省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之一,沙河市社积极探索规模化服务、创新金融体系,逐步成为“政府靠得住、农民离不开”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沙河市供销合作社主任冯常学说,供销合作社要想深入民心,必须摆脱单纯的“一买一卖”购销形式,依靠社企改革,构建新型服务体系,不断探索为农服务新途径。

    三力合一

    借助组织体系创新谋求发展

    沙河市禅房乡口上村村口,游人正在采摘苹果,这是建喜果品专业合作社在苹果种植基地举办的秋季采摘节。负责果树日常维护的社员李素琴告诉记者,采摘节开始后,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每天能卖出500斤,“这主要是苹果的品种好,色泽饱满,酸甜可口。”

    建喜果品专业合作社是蝉房供销合作社和口上村村委会共同带领农民兴办的合作经济组织,由口上村村支部书记石建喜担任合作社的理事长。蝉房供销合作社按照“供销合作社+村委会+合作社”三位一体的原则,共领办2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合联蝉房分会还积极帮助合作社注册商标,寻找销售渠道,今年已为合作社销售果品400多吨。

    如此一来,供销合作社、合作社、村委会拧成一股绳共同为农民致富谋出路。借助村委会和合作社的力量,蝉房供销合作社形成了以花木、水磨头、口上3村为中心的30公里长,面积达3万亩的板栗产业带;以大台村为中心的3000亩苹果产业带;以口上村为中心的1000亩薄皮核桃基地;以水磨头村为中心的4000亩土豆生产基地,全乡年产各种干鲜果品2500吨,年产值8000万元。冯常学认为,组织体系是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主战场,组织体系完善了,为农服务才有抓手。

    去年11月,沙河市联合全市120多家农民合作社成立了沙河市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并在全市13个乡镇设有农合联分会,积极为农民合作社培育品牌,开拓市场。几年来,沙河市农合联帮助各类农民合作社申报优质品牌,参与“农超对接”“农产品交易会”等,签约交易额达8000多万元,这是沙河市供销合作社恢复基层社以来探索组织体系创新的成果。

    为了完善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发挥供销合作社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今年9月,沙河市供销合作社积极开展“旗帜供销”工程,把“旗帜供销”与“扁担精神”有机结合起来,紧紧围绕为农服务的主题,巩固供销合作社党组织阵地,提升服务能力。白塔供销合作社主任曹志国深有感触:“党员‘佩标’上岗后,每一名党员都代表供销合作社的形象,身上的责任更大了。”据悉,沙河市社率先在蝉房、册井、白塔、高村四个供销合作社试点,随后在沙河全系统推进“旗帜供销”工程。

    冯常学说,“旗帜供销”工程让基层党员的能力得到了发挥,让群众有依靠,让供销合作社基层党组织成为改革发展的推动者和服务群众的引领者。

    对接需求

    深化社企改革解决农民难题

    9月本是秋收最忙的季节,但这个秋天,沙河市桥东办事处高村的村民凡矿军一点也不担心。原来,今年他把自家的玉米地托管给沙河市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强大玉米专业社。他说:“土地交给供销社后,从播种、撒药、施肥到收割都由供销社负责。种田成本降低了不说,产量还提高了,收入也增加不少。”

    强大玉米专业社现已吸收1000多户农户,土地流转面积达5000亩,流转后农民每亩地可节约成本80元,增收160元。此外,沙河市社还成立了金福临农机服务专业社,为农户提供农机一条龙服务。

    从播种到销售,从一家一户到规模化生产,沙河市供销合作社开展的土地托管服务,填补了沙河市规模化服务的空白,农村劳动力得到了解放,农户收入增加了,供销合作社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局面。

    “农民需要什么,供销合作社就提供什么。”冯常学说这句话始终是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指南针。

    蝉房乡地处山区,早晚温差大,适合苹果、板栗等农作物的生长,当地农民多以种植林果为生。但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模式不仅让农户卖不上好价格,田间地头的销售模式也找不到好买家。自从蝉房供销合作社建成林果交易中心后,供销合作社负责为农户找采购商,搭台子,农民只要把产品拿过去就有人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通过交易中心销售的板栗有100多吨、苹果30多吨。蝉房的板栗、苹果不仅卖进了邢台的超市,还卖到了江苏等地,打破了农产品的地域限制。

    谈起建立果品交易中心的初衷,冯常学感叹:“整个蝉房乡6万亩的板栗,要是卖不出去可就成灾了!” 冯常学说,供销合作社可不能看着老百姓把一年的收成烂在手里,要及时收及时卖。不仅如此,为了给农民提供更全面的服务,蝉房供销合作社在果品交易中心旁边建了果树医院、农资超市及果品恒温储存库为一体的综合服务设施,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服务。

    拓展服务

    完善配套设施走出特色道路

    9月10日,距沙河市中心西部5公里的新合作农资有限公司培训室内人头攒动,来自全市近300个农资店的经营者正在这里接受有关农资技术与知识方面的培训。

    据沙河市供销合作社基层科科长段延军介绍,这次培训主要为冬播小麦的备肥做准备,让农资经营者更好地服务农民,用对肥,用好肥。

    培训中心仅是新合作农资有限公司的服务项目之一,该公司两个大型农资储备库可满足沙河市170多家农资连锁店、60多个村级综合服务站的农资供应沙河市供销合作社农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95%。公司还设有200平米的农机具、农资展销厅,为农户提供农机、测土施肥、种子等服务。

    作为河北省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沙河市供销合作社根据自身实际,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要求,大力改造基层社,拓展为农服务方式,走出一条具有沙河特色的综合改革之路。

    生活服务红红火火。按照“乡镇有大型超市,大村建便民连锁店”的标准,已在册井、蝉房、显德汪等地建成8个大型超市,解决了当地居民购物的难题,也成为供销合作社探索经营方式的新突破。

    流通服务量身打造。根据农作物品种的不同,沙河市供销合作社在五个地区建成了果品、蔬菜、玉米、小杂粮、核桃等五个交易市场,销售格局逐步显现,农民“买难卖难”问题大为缓解。

    截至目前,沙河市社的11个基层社都完成了农资店+超市+农机培训中心的配套建设,“让农民买东西有地方去,学技术有人教。”冯常学认为服务好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是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内容。

    社企改革让供销合作社的服务落地,也让沙河老百姓真切感受到了新型供销合作社的红火。不仅如此,沙河市供销合作社开始探索农业保险合作业务,开展资金互助试点工作,为农户提供金融领域的服务,致力于将供销合作社打造成农民致富的领头羊、为农服务的主力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