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底白字,店名“嘿客”嵌在红色框里,门店颜色基本上沿袭顺丰的传统色系。顺丰线下实体店,定位社区的网络服务店横空出世。
今年再一次跨界的顺丰,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了地面店,至此顺丰布下了电商、物流、实体店的一张大网。
现在来看,顺丰身上的标签不仅仅是物流公司,它正使自己变得更加多元化。与其他企业相比,顺丰部署全渠道的决心显得最为坚定。数千家线下店嘿客异军突起,门店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在全渠道布局的顺丰织了一张天罗地网,顺丰能否一路顺风?
嘿客袭来
因物流和仓储环节掣肘,使得生鲜电商众折腰。在激烈的厮杀中,顺丰凭借冷链优势,将旗下垂直电商生鲜网站顺丰优选经营得有声有色。虽然顺丰优选与物流都做得不错,但顺丰还在积极扩延业务。
顺丰今年再一次跨界,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了地面店,至此顺丰布下了电商、物流、实体店的一张大网。
黑底白字,店名“嘿客”嵌在红色框里,门店颜色基本上沿袭顺丰的传统色系。顺丰线下实体店,定位社区的网络服务店横空出世。
今年5月18日,顺丰在全国一口气开了518家嘿客门店。到目前为止,发展5个多月的嘿客已经复制至2000多家门店。嘿客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计划在不超过一年的时间内,拓展门店数不少于4000家。
作为顺丰的新型店,嘿客门店内的布局和商品与普通门店并不相同。店内只有少量实物商品,取而代之的是打印在纸板上的商品图片,配有简介以及二维码。门店中有平板电脑,顾客也可查询浏览来选购商品。
在商品品类上,门店虚拟陈列的商品多数是数码产品、手表、皮鞋以及一些礼品等,不超过300个SKU。
嘿客门店电脑里商品信息以顺丰优选为主。除了顺丰优选的网购商城外,嘿客还给麦包包、飞飞商城、红蜻蜓、kisscat等10多家第三方商家的零售平台提供了接口,点击进入便可直接登录到其相应的店铺界面购物。
嘿客市场规划负责人介绍,对比消费者用移动端购物,嘿客使用体验的优势在于体验服务和退换货服务,客户下单后,货物送到门店,客户可直接体验再进行购买,如果觉得不合适可当场退换货。
相对传统电商的7~11天的退换货服务,嘿客通过顺丰的强大物流优势,最快可以做到当天退货,3天换货。未来嘿客会推出适合移动端购物的应用,让客户随时随地享受服务。
分析人士称,顺丰选择了以社区实体店+网购预售+快速配送的形式布局O2O模式,实际上是想借此做大自己的电商平台。
从盈利模式来看,嘿客主要是通过收取上架的商家产品的手续费,以及部分的广告费用。此外,嘿客店每销售出一件第三方商家的商品,将从中抽取部分佣金,抽成比例约为8%。
在选址上,嘿客考虑贴近社区居民,让社区的快递业务和网购互相渗透,增强互动性,实现“顺丰优选”与嘿客的O2O闭环。依靠顺丰强大的地面网络和队伍可以使顺丰优选轻易地实现产地直供,再通过嘿客进行社区团购。同时,嘿客也会从租金成本、场地面积、地理位置、商圈氛围等方面来考虑。
大手笔地开店,此时的顺丰并没有太在意投入。据顺丰官方透露,一家嘿客店的成本大约是二十万元,2000多家店就意味着大约4亿人民币的资金投入,此外还有人工、水电等各种支出,这几乎相当于顺丰2013年全年三分之二的利润。但这仅仅是第一年。嘿客店铺还在与日俱增,投入水涨船高。
顺丰嘿客目前的盈利模式模糊,且流量极为有限,有消息称麦包包入驻顺丰嘿客3个月销售额仅百万元,远低于品牌方预期。
赌命未来
此时的顺丰并没有在意承受巨大成本,在没有盈利的情况下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复制门店,许多人对顺丰如此布局不大看好。
业内人士分析,顺丰嘿客店的模式并没有解决O2O的本质问题,线下的体验环节还是用电商的模式来做。在商品生产地、物流运输和消费地的电商模式匹配中又重新加了一个O2O的环节,延长了购物的链条,并降低了效率。
乐观者认为,顺丰目标是赢在未来。虽然现在嘿客的发展之路还不清晰,但顺丰的野心或许绝不止于此,目前的情况也不是最终业态。便利店可做的增量很多,比如通过便利店快速配送生鲜,未来还可以整合资源,逐步发展为社区生活服务中心,一切还存在变数。
尽管外界认为顺丰的步子迈得太大,顺丰还是马不停蹄地线下扩张。除了自建门店外,顺丰还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牵手。中石化覆盖全国的加油站便利店网络将与顺丰速运的物流网络相互连接,联手拓展O2O等新兴业务。
据中石化介绍,根据协议,双方将主要在O2O业务、油品销售、物流配送、交叉营销等领域开展三方面业务合作。
具体合作内容包括在广东中石化易捷便利店试点开设嘿客店,提供快递收发、电商包裹自提与商品二维码销售等O2O业务,并根据效果探讨在其他区域扩大合作范围;探索顺丰速运为中石化易捷便利店与电商业务提供仓储与配送服务;中石化将作为油品供应商,为顺丰提供优质油品,保障供应。
拥有线下门店的顺丰今年“双十一”也充分利用起嘿客,据了解,嘿客门店将为顺丰优选引流,提供店内宣传和现场下单服务。
今年并不是顺丰首次开实体店。在此之前,顺丰曾尝试自营便利店,只是后来无疾而终。
早在2011年,顺丰率先在深圳开设了20多家便利店。在充当终端收件点之余增加了一些日用品的零售功能,还提供送货上门、文印处理、扫描传真等服务。当时顺丰的最终目标是计划在国内开设1000家门店。顺丰对此的定位是,以提供寄件服务为主,兼营便利店业务。
顺丰的这次跨界以失败告终。不到一年时间,顺丰便终止了北京便利店的运营。这一年,顺丰踏上了另一条跨界之道。
2012年5月31日,顺丰优选正式上线,定位生鲜食品速配。顺丰速运总裁王卫称顺丰优选是一个“绝不能失败的项目”。
凭借完善的物流系统,如今这个跨界者正茁壮成长,在生鲜电商界居于领先地位。截至2013年年底,顺丰优选已全面覆盖了生鲜食品、酒水饮料、粮油副食等几乎所有食品品类,还在26个城市建设了仓储中心,完成了一张初步覆盖全国的仓储配送网络,并在10多个城市建立了冷链物流配送体系。
在电商和物流方面迅速发展,顺丰需要一个落脚点更接近消费者。从投入来看,顺丰重金投入支持嘿客发展,地位毫不逊于顺丰旗下的顺丰优选。嘿客能否为顺丰创造另一段传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