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1月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茶人茶事
——白沙溪实习散记

千两茶踩制。
芝麻茶。

    艾青曾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曾赏过许多地方的月,看过许多地方的星星,饮过许多地方的水,喝过许多地方的茶,却从未有过能比故乡般的如此亲切、温暖和滋润,也不过是另般滋味,但那般味道也只是从前早已装进了时间的魔瓶。纵使万般期盼百般造作,也只得是过年陪同父母一道去走亲访友能感受得道的那般韵味的幸福。

    从前只在外听说过家乡的黑茶行业如日中天,现今黑茶更是茶叶中前景甚好的朝阳产业。但却从未料到自己现今能回到自己家乡从事黑茶领域中的工作。古语云:“尽人事,听天命。”只道是机缘巧合,一切皆可谓阴差阳错,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了这个行业,约上三几友人一同私下交流,皆声声赞同但也不乏反对,再权衡了父母那边的意见,不到几日就来到了白沙溪这边实习。在这实习期间,妙事、乐事、正闻、野史相印成趣,特且容小生在此浅说些几小事。

    一碗芝麻茶

    利用上班的空闲时间,难免同同事一道走街串巷,一日闲暇之际,到同事家中絮叨,刚一落座,阿姨就端上了几碗芝麻茶,芝麻一粒粒沉在碗底,再上边是阿姨家自己在茶叶季节自家加工制作的老茶叶,再配上咱们安化这边独有的山泉水。芝麻的香浓再配上本土茶叶的醇香,不到几口就能饮饮入醉了。走在大家小巷中,“来到屋里呷杯茶哦”,这是街坊邻里间最最简单淳朴的风味习俗。

    长发书生

    在车间实习时,放眼寻去有一人格外不同,中年男子,留着一头长发,似觉有缘。特也借事前去攀上几句。才知本是省文联的编辑,因厌倦了城市里的喧哗闹景,便回来享受这一亩三分地的清闲。同着茶人们一起拖茶包、打堆、出烘房,闲时给我们说上几个白话小趣事,把大伙都弄得乐呵乐呵。下班回家斟上二两小酒,性情来了就将兴喝完了,感觉没到就顺手泼了它,酒后再煮上一壶黑茶,随性再到菜园子逛逛也就一日。小生甚觉有趣,便作小诗一首:

    发起风

    银面书生发起风,紫布三少兴意浓。

    四十还乡酬壮志,芯燃茶煮随皓月。

    千两茶王

    儿时在镇上茶厂看人踩过茶,几个赤身壮汉手持木棒,在黄土上使劲捶打着茶,只觉好奇,但不知这就是闻名中外的千两茶王。白沙溪有个专门的千两茶踩制车间,踩茶人身穿黄背心,个个彪猛强壮,踩茶时会喊上千两茶号子,足可让天地惊,鬼神泣。千两茶工艺也被收录为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车间边上有个更衣室,休憩时会有老一辈的说上几个茶故事,闹得大伙狂笑不舍。平是喜爱在一旁观看,对此加工工艺很是好奇,却难敢有靠近。

    休息室

    白沙溪有个专门的休息室,一个十多平方米的小厅堂,正位靠上一张靠凳,两旁各摆上一条长木凳,堂中央放上个火炉。名为休息室,实为吸烟室,休息时晚一辈的会主动给前辈们奉上一根烟再配上一颗槟榔,再自己点上一根香烟。天冷时,还会生上一盆火,女性坐在旁烤着火,男的则边吸烟边伸手往盆边靠。当然,也免不了男男女女一同的打闹嬉戏,这些无不给紧张的工作添上些放松和快乐。

    时光荏苒,又是几月,一切如梦,一切甚梦。闲间小憩之际,添上一壶时光水,煮上一点白沙茶,邀上一友人,共话几私常,十足为人间极乐之至。

(张 雷)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