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家庭农业、供养世界、关爱地球”。为了迎接这个“关系人类每个人”的重要日子,由中国食品业诚信联盟、北京工商大学、中华粮网和经济管理出版社主办,中国粮食(农产品)安全电子商务研究院、龙宝溯源商城—中国安全食品电子商务平台和诚信食品安全网协办的“2014-2015年粮食安全评估高层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
中国食品(农产品)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发布了《中国粮食安全发展报告(2013-2014)》。报告在全面分析评价我国粮食安全各个相关系统的同时,对我国粮食物流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都做了全面的分析和论述。与会专家表示,我国作为粮食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粮食产量大,需求量大,粮食物流始终是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物流安全也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社会各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当日发布的《中国粮食安全发展报告(2013-2014)》对我国粮食物流体系现状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报告指出:
粮食物流体系现状
粮食仓储体系。首先,经过四次大规模粮库建设,到2007年,我国拥有有效粮食总仓容约为2.866亿吨。2008年,全国有1142个粮库配备了铁路专用线,线路总长1397千米,其中有效长度706.8千米;有930个粮库配备专用码头,拥有泊位数1810个,总吨位134万吨;各粮库共有地坪17830.8万平方米,罩棚962.1万平方米,移动式输送设备18.2万台,各类运输汽车4265辆,船舶11艘,谷物冷却机885台,化验仪器18.6万台,烘干机3979台,烘干能力43207吨/小时。其次,政府积极推进粮食仓储条件的改善。
粮食运输体系。“北粮南运”格局下的五大粮食物流通道:一是东北地区粮食流出通道,即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东四盟市的粮食由铁路运往大连、营口和锦州港方向,再由水路运到东南沿海及南方粮食主销区省份,或出口到韩国等国家,以及由铁路经山海关运往关内。二是黄淮海地区小麦流出通道,即河北、河南、山东及安徽北部地区输出的小麦主要通过铁路运往周边的省份和华东、华南、西南、西北省区。三是长江中下游稻谷流出和玉米流入通道,即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和四川等五省输出的稻谷主要经铁路和公路干线运往东南沿海及西南地区;四是东南沿海粮食流入通道,即各粮食主产区的稻谷、玉米、小麦,以及从国外进口的粮食从东南沿海各省市港口流入,再经公路或内河转运;五是京津地区粮食流入通道,即东北粮食主产区的稻谷玉米由铁路运输经过山海关运往北京、天津等地。
粮食装卸体系。粮食装卸体系我国粮食物流的“短板”。突出表现为:(1)粮食专用码头的散粮接卸能力不均衡,主要体现在散粮接卸能力及码头规模上。(2)装卸自动化程度低。虽然大中型粮库基本实现机械化进出仓作业,但装卸自动化水平整体偏低。(3)东南沿海地区散粮接卸、中转能力严重不足。
粮食物流信息化体系。粮食物流信息平台一般由作业信息、管理信息、经营信息三大部分组成,并由企业间的信息交流网络连接形成区域性乃至全国的物流信息平台。近几年,我国才开始研究并实施粮食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并在一些粮食交易市场和大型粮食港口采用。
粮食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是宏观调控不足。首先,粮食物流在管理上缺乏统一性。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分段管理造成粮食物流过程的人为分割。其次,涉粮物流企业组织化程度低。成千上万个企业分别承担着粮食物流过程中的部分功能。
二是基础设施设备发展不足。主要表现在:仓储设施发展不完善。具体表现在: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粮库仓容分布不平衡,粮食储备与加工区域分布不协调,储备粮品种结构不合理,运输不顺畅,铁路运力严重不足;粮食海运能力挖掘不够,北粮南运海上运输比例仍然不高;接发装卸设施严重不足;运输组织效率低。
三是产销衔接不畅是“北粮南运”粮食物流瓶颈。“北粮南运”遭遇物流瓶颈,主要是由于粮食物流体系的低效率和高成本。以黑龙江粮食南运为例,如果走铁路加水运到广东,流通费用占销售总成本的35%左右,撒漏损失一般占3%~5%。
四是以包粮为主的粮食运输方式成为提高粮食流通速度、减少流通损失的主要障碍。粮食包装流通耗费资财数量大,粮食损失严重是粮食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五是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相对落后。首先,信息化建设落后于粮食行政部门职能转变的速度,也滞后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度。其次,粮油信息处理机制运营资金匮乏,制约了粮食市场信息监测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再次,粮食信息化的系统规划、技术标准、指标体系和数据安全分类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的滞后,阻碍了粮食行业信息化的进程。
发展粮食物流的对策举措
一是强化政府对粮食物流的宏观调控职能。首先,成立粮食物流调控机构,统一协调政策性和经营性两部分粮食物流的组织和运行;其次,制定发展粮食物流的长远规划,协调分品种的粮食流向及多种粮食仓、厂、站、点的布局;再次,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粮食物流组织者、参与者的行为。还要理顺粮食物流体制,为粮食物流提供信息服务和政策指导,在全社会范围内经济进行粮食物流的整体统筹。
二是强化对粮食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主要是加快粮食仓储设施资源的优化配置;大力发展粮食铁路和水路集装箱运输,相应加强公路粮食集装箱运输;加强粮食物流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构建粮食大物流网络信息系统平台。
三是加快粮食物流企业的合资合作,推进粮食流通国际化。为实现粮食物流现代化,国内粮食物流企业应该加强与国外物流及贸易企业的合资合作步伐,以加速推进中国粮食流通的国际化和现代化。
四是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快粮食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鼓励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展广泛合作,积极培养粮食现代物流管理、经营和技术人才,满足粮食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五是促进粮食加工业的发展。粮食加工业是联系农业、物流业、包装业、零售业、餐饮业、食品化工业等关联度的综合产业。因此,向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方向发展是它的内在要求。应注重发挥其整体优势,形成联动效应,取得最佳效益。
(梁 蕌 邬 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