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出口、消费大省,也是最早开展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的省份,被誉为日本、韩国的菜篮子,农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60%以上。在山东省莱芜市,生姜产业发展迅速,享誉海内外。2013年“莱芜生姜”品牌价值已达到7.83亿元,成为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排名比较靠前的上榜品牌。
保价收购
保障农民利益
莱芜市莱城区杨庄镇朱屈街村的村委屈学年喜滋滋地介绍说,虽然现在还没到收获的季节,但不难看出今年的生姜长势喜人,是个丰收年。据屈学年介绍,曾经朱屈街村生姜种植面积达六百多亩,如今只剩下四五十亩。这是由于近几年生姜价格不高。生姜多病虫害,农户种姜的劲头并不高,村里的老姜农朱清焕大爷解释说,“头几年每家都种七八亩,打去年生姜价格跌下来了以后,加上地里出毛病,农户都不大愿意种了,种植面积减少了,今年价格反而涨起来。我今年只种了半亩,不过由于天气关系,今年的产量会比较高。”
据朱清焕大爷介绍,朱屈街村村口的电线杆上装着一只大喇叭,每年一到生姜收获的日子,收购商们便会陆续来到村子,村委会就会通过大喇叭告知农户收购价。如果农户称心,就会出门和收购商进行交易。但由于生姜价格一直不稳定,收购商的收购价格也不稳定,价格低的时候,很多姜农只能选择将生姜储藏在姜窖,等待价格高一些再卖出。
对此,姜农朱发恒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有企业每年以固定价格来收生姜,就能免去不少步骤,同时让农户保收。作为中国第一生姜出口大户,莱芜万兴食品加工公司及时感知到农户的这一需求。从2004年开始,公司已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先后投资6000多万元在该市公家庄村和其他三个村建起了总共一万亩的标准化种植基地。同时还与当地拥有三万亩土地的农民签订了保价收购协议。即使在市场价格不好的时候,农民种植的生姜、大蒜也能在万兴得到不错的收购价。
精深加工
带来丰厚收益
这种“公司+农户”紧密结合的模式不仅使当地农民得到了切实好处,也让万兴公司得以快速发展成为集生姜、大蒜种植、收购、储存、加工、出口为一体的中国龙头农业企业。但万兴在建立之初,对于生姜产品的研发基本是空白。万兴人力资源部经理秦圆圆介绍说,当时出口产品以初级加工的保鲜姜为主,所谓的加工设备就是一台洗姜机。
秦圆圆介绍,1998年的时候万兴公司开始租了一个加工厂,主要做初级的姜蒜加工,产品就是大家说的保鲜产品,生姜的话就是去泥去根去芽,洗干净装起来。
2013年,作为初级农产品出口的保鲜姜,每吨在国际市场上只能卖到600多美元,而供应美国超市、直接能够上架销售的调味姜片,每吨价格则超过3000美元。看到这块由于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加而拓展的巨大利润空间,万兴逐步认识到做农产品精、深加工,客户目标瞄准海外市场才是长远发展之道。此后,公司逐渐形成了保鲜、腌渍、脱水等多个产品系列,其中,寿司姜片等高端产品已经成为日韩家庭餐桌上的新宠。万兴腌制品质主管毕思强介绍,像寿司姜片这样的产品,就是从种植基地和农户地头新鲜收获的生姜进厂后通过一系列工序加工,最终销往海外的。
“不管是农户还是我们附属基地的生姜进厂,首先都要进行抽样,送第三方进行检验,同时进行腌制,此后原料会被切片,切片以后脱去在腌制过程中的盐分,酸,加入添加剂做成寿司姜片销售。我们加工一个货柜生姜等时间是两天,加工完成后会进行商检,检验时间五天,检验合格以后才可以发货。”毕思强解释说。
快速物流
确保质量过关
在包装完成离开工厂后,万兴生产的生姜保鲜和腌制产品会由物流公司运送至订单国,韩国是最重要的消费国之一。在韩国、日本、美国、东南亚等航线拥有国际网络的山东烟台佳速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开翼指出,在国际贸易中虽然产品质量是第一位的,但倘若没有快速的物流通道做保障,产品的竞争力就会有所欠缺。他提到,今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问韩国前,中国烟台至韩国平泽客滚航线正式通航,这是中国烟台第一条对韩国的客滚航线,将在中国和韩国间架起“海上高速路”,另外习主席还提出要在年内“建成中韩自贸区”,这些无疑都将大大提升中韩之间的物流效率。
在山东莱芜,像杨庄镇朱屈街村朱清焕、朱发恒这样的姜农有很多。也许在人们的生活中,生姜仅仅是佐餐的角色,但是在那里,生姜却是莱芜几十万姜农维持生计、改善生活的重要经济来源。莱芜生姜出口量超过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因此出口生姜的价格高低直接影响到姜农们的家庭收入。很多年前他们肯定无法想像,有一天生姜产业的产业链升级和物流行业的发展,会让自己家地里的生姜在一周的时间内直接或者成为姜片这样的产品出现在其他国家的餐桌上。相信随着生姜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中韩自贸区建成之后,生姜将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改变。
(金可砺 侯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