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咋办呢?”山东的一位会员在QQ上跟我说。原来,去年他们的桃子获得了丰收,产量比往年增加了40%。但丰收并没有带给他喜悦,因为产量一提高,反而卖不动了。销路不好的不仅仅是桃子。这位会员跟我说,他们一位果树大户去年丰收了8万斤苹果,也是因为销路不好,牌子不响亮,导致价格不高,苹果只能存在租来的恒温库里,这样一来,成本又增加了。
大量的水果积压在库里,果农丰收却无钱可赚,是水果的质量出现了问题,还是销售环节不通畅?协会会长鲁芳校说:“还是需要打造我们自己的水果品牌。而且不能只追求数量、忽视质量,要以质量品牌建设为目标来抓水果发展。当前,我国果品产业正在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过渡,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是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果业的主要任务。”
我国的水果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但国内水果市场的需求相对固定,产量不断增加,必然会导致果品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目前,虽然果品行业注册的商标繁多,但缺乏叫得响的知名品牌,即便是高端果品也是“洋品牌”居多。品牌缺失,企业多、规模小,优质果品多、名牌少,资源多、整合少是果业企业经营现状的写照。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已日渐成为获取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甚至品牌已成为企业的一种生产力,是企业巨大的竞争力,亦是企业良好形象的展现和依托。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品牌对企业来说代表着实力和信誉,是企业长远持续发展的翅膀。同时,品牌也是质量安全的代名词,果品品牌代表着企业对其所经营的水果质量安全的一贯性保证。随着以品牌消费为特征的中国新消费习惯的逐渐形成,果业品牌化正当其时。随着消费者对果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市场对高质量品牌果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打造具有较高品牌价值和强大影响力的果品品牌,已成为广大果品企业共同的心声与愿望。
协会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根据实际,本着为会员服务的原则和多途径开展推广的考虑,从现有载体(网站、会刊等)入手,以努力打开果品品牌建设工作新局面为目的,随即在会员中开展了果品品牌质量宣传年活动。活动一经开展就得到了广大会员的积极响应,社会反响良好,宣传效应突出,以切实行动为解决“水果卖难”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子。那位山东会员之后来北京办事期间专程到协会来“串门”,高兴地对我们说:“多亏了协会的宣传,果子全都卖出去了,还都卖了个好价钱!”看到会员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我们也由衷地感到高兴与欣慰。
“协会处处为我们着想,想方设法为我们排忧解难”,一家果品批发市场的老板道出了他的心声。他说,在网上看到了某地主办、协会协办的产销对接会信息时,已经错过了会议报名的最后时间,因此心急如焚,立即联系了协会工作人员。得知这个情况,协会立即启动会员“绿色通道”,积极与会议主办方联系,采取特事特办,让该会员得以顺利参会。该公司老板感激不尽,他说,如果不能如期参会,公司将失去一次难得的重要机遇,严重影响公司日后发展。事后,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兼会员部主任张庆丰颇有感触地对我们说:“的确,我们所做的看似都是一件件小事,可是,在会员那里可能就是一件天大的事,所以,对这些‘小事’我们从来不敢掉以轻心啊。”
“充分履行职责,坚持服务会员”是近年来协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获得了会员的广泛赞誉。2013年,协会在京召开了中国果品连锁企业及电商高峰会、苹果产业科技发展论坛、中国果蔬采后产业大会等全国性的果品行业盛会,并组织一系列展会活动,促进产销对接,积极解决“卖难买贵”,为广大会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对推进果品产业现代化产生了积极作用。同时,协会积极实施“全国果品价格监测与市场预警信息体系建设”项目,全面、准确、及时地发布果品产业信息,简单直观、实用性强,较好地解决了果品信息“不通畅、不对称、用不上”的问题,是对鲜活农产品信息体系建设和协会信息服务工作的探索和创新,显著提高了协会的影响力和对会员的服务水平。
多年来,协会牢记服务宗旨,想方设法、尽己所能,为会员办了无计其数的好事、实事。但是协会的同事们却都谦虚地认为“仅做了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实际上,就是这些小事,成就了无数会员的大事,为会员企业发展助威发力。同时,使得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服务会员,促进果品产业发展”的工作宗旨,没有停留在办公室中喊出的空洞口号上,而是让它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