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9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种业发展亟需推广助力

□ 张 成

    如果说种业的研发是对生命的另一种演绎,那么种业的推广就是对生命的延续。近年来,在政策的引导和投入的不断增加下,我国种业的研发能力也随之提高。然而,这利好的一面在农作物生产中的表现却并不完美。目前,我国的良种商品化率还不到50%,研发与市场的脱节不仅极大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也是对种业研发的巨大浪费。

    一个品种的成功,有三个重要因素:首先,品种具有优秀性是前提条件;其次,制种、加工等技术的同步研发是种子能够高质、高量生产的根本保证;最后,新品种的产业化推广将成为检验种子是否有价值的唯一标准。“研、产、销”是一个品种必须要走的3个过程,而决定其优劣的只能是它的推广效果。

    其实,农作物种子推广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种子品种的关键因素之外,品种的实际种植效果还与栽培技术、管理、施肥等条件密不可分。所以种子品质研发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种子的市场推广(即种子的商品化)将成为种子研发成败的主要指标。这就要求种企不光要出品种,品种还得有一定面积。培育出新品种后,通过审定还不能代表这个品种被市场接受,实际种植面积才是反映一个品种优良的最直观指标。所以,把种子的实地推广作为依据来评价科研成果,是非常可取的,也是极为科学的。

    然而,由于我国购种农户数量巨大而分散,且对品种的识别能力较差,导致优质种子的推广困难重重。而目前种业公司普遍采取两级分销的营销模式,使得销售链条过长,企业难以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加剧了这种现实之困。不但制约了种子企业提供推广服务的质量,也加重了企业推广服务的成本。因此,要完善种子企业的推广服务,不但要扩大服务领域和项目;完善企业、种植户、经销商之间有效的信息传递系统;同时更要实现企业、经销商与社会化推广服务的分工与合作。

    此外,种企还要努力实现品种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外在表现,也是种子企业品种、产品质量和技术服务水平的综合反映。目前农民购买种子时以品种为首选,一些种业企业为了眼前利益,不顾及品牌形象,盲目推出新品种,而且夸大宣传,甚至假冒侵权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严重损害了我国的种业市场。故而在不断提高种子企业科研能力、逐步完善技术服务的同时,种企还需注重对自身品牌形象的打造。

    种业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所在,种业的推广任重而道远,提高种子的推广率已成为种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