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4年9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蒙牛断奶难


 

    “调制乳事件”发生后,蒙牛的迅速反应让人有点意外。实际上,蒙牛如此重视“调制乳”事件,除了乳品安全不能再有闪失以外,更重要的是,以“新养道”为主的调制乳寄托着蒙牛赢利的新希望,凸显了蒙牛对明星产品特仑苏的过度依赖症。

    特仑苏是蒙牛的现金奶牛。去年,如果以保守的20%的利润率来计算(2014年特仑苏的利润率预计是26.34%),特仑苏的利润是14.8亿左右,而去年整个蒙牛集团的利润是16.3亿,总销售额是418亿。看似庞大的蒙牛,其实几乎是依赖特仑苏这一单品在养活。

    过度依赖任何一支单品都是不健康的。况且,特仑苏的吸引力还在持续下降。昔日王牌正老去,而新的拳头产品又还没培养起来,蒙牛处在青黄不接的尴尬阶段。最大竞争对手伊利对准这一软肋冲杀上来。伊利在内部动员,要让金典在2015年年底全面超越特仑苏。

    蒙牛要面对的不只外患,还有内忧。蒙牛之前有一支能征善战、勇于开拓的民营团队。但是,随着今年特仑苏品牌团队一些重要成员的离去,特仑苏很多核心岗位都被可口可乐等其他大公司的人占据。敢拼、接地气的氛围让位于讲数据、重理性的可乐派系。一位蒙牛老员工表示:“那些人都重数据,有几个会像我们去卖场看堆头?”而新总裁孙伊萍上任两年来,蒙牛会说英语的人确实得到更多重用。

    蒙牛处在了民企、国企和外企三股文化交杂之中,频繁的人事变动影响到了业务的稳定和发展。从2004年开始,蒙牛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诞生了一些明星产品,这些品牌都是“老蒙牛”的作品。在新的阶段如何焕发新力量?这是“新蒙牛”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卜祥)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