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9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陕西省白水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史官镇信用社蹲点日记之二:
可爱的信合年轻人

□ 本报实习记者 李梦希

 

  2014年7月3日,星期四

    天气晴,温度:37—25℃

    在有200多名员工的白水县农村信用社,“85后”的年轻人就占了80名。他们都有着本科以上的学历,朝气蓬勃,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快,对工作充满热情;他们被安排在许多重要的岗位上,给农信社的创新带来了动力

    勤奋伶俐的玉珍

    “其实在咱们县里,在信合系统工作的幸福指数还是很高的,咱县城里的人都羡慕呢!”大学毕业后曾在广州闯荡了两年后,谢玉珍还是选择了回到家乡,两年前,她来到了白水联社工作。

    今年年初,玉珍从基层社的临柜人员调到了联社,进入风险管理部。“刚来时真的是什么都不会,好几个周末都留在单位琢磨人民银行的这些系统是怎么操作的,特别复杂,而且监管很严,一点儿错都不能犯!”回想起最初恶补知识的日子,玉珍感慨道,“多亏当时有同事教,但咱也得自己多琢磨呀。毕竟大周末的总把人家叫来也不好意思。”

    半年后,她的工作已经得到领导以及周围同事的认可,现在在部门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

    深入企业做贷前调查时,她也有自己的一套。会随口问问每个月仓库的电费、水费,而不再是只查看财务报表,“这是跟我们主任学的!”玉珍说,“人家都是老前辈,这些调查都很有经验,咱不能只听企业负责人的一面之词嘛。”

    开朗的胖小伙程涛

    程涛胖胖的,和玉珍同一年入职。初次接触,有些腼腆。熟识了之后,才发现他很开朗,聊起天来,谈古论今,说得头头是道。

    他在业务发展部工作,每天不仅要处理各种表格数据,掌握农信社每天完成的业务指标,还得经常下乡入户调查,每个月下乡走访的日子起码有10天。

    昨天一整天,他和另外3名同事都在一个基层社——北塬信用社进行定期的表内存量贷款专项检查,晚上所有的资料都检查完,已经8点多了。然后还要驱车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回到县里。而这是经常的事。“到基层社跟他们多沟通,可以了解很多业务上的细节,也利于后期工作的安排。”他笑呵呵地说。

    入职两年,全县7镇7乡共184个行政村他已经全部跑遍,基本每个信用社都有他的朋友。

    能吃苦的吴倩

    下了班,程涛和3个好友相约来到冯雷信用社的职工公寓,这儿住着他们的小伙伴。

    “3月份起就开始停水了。”吴倩无奈地说。她是白水联社冯雷信用社的会计主管,两年前只身一人从渭南市来到了冯雷镇,在这里生活对于一个女生来说,很不容易。“现在每天喝水都成问题,更别提用水了,大热天一身的汗,回来了连澡都没法洗。晚上热得睡不着,不时得到阳台来透透气。”

    生活的艰辛,却没有磨灭他们对于工作的热情。农信社的一切,早已融入了他们的生活。

    “涛涛,北塬那边的存款额有多少了?这个月放了多少笔贷款?”“你们这儿这个月指标完成的咋样啊?”“今年天旱,农户的收成肯定不好,你们这边的情况不知道会不会好些?”……月底了,小伙伴们都关注着农信社的业绩情况,话题自然而然地就转到了联社。

    信用社早已成了他们的家,而信用社的工作,就是他们的生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