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4年8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国茶与欧洲下午茶的渊源

□ 刘勤晋

上图为《被茶诱惑的妇人》剧照画;下图为荷兰阿姆斯特丹茶叶拍卖会。

    中国茶进入欧洲

    陈椽著的《茶业通史》中有一段转载清人赵翼的《詹曝杂记》,称:“自前明设茶马御史(公元1415年),大西洋距中国十万里,其番船来,所需中国物亦惟茶是急,满船载归,则其用且极西海以外。”说明中国茶以商品形态向欧洲出口从15世纪就开始了。但缺少具体统计数字。史载公元1506年葡萄牙人占领澳门,将饮茶信息带回西欧。葡、荷两国首开中国对欧茶叶贸易。明万历29年(公元1601年)荷兰开始与中国通商。翌年,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VOC)成立,首先,从日本平度购买绿茶运回欧洲。后来,因为葡萄牙与荷兰因茶叶贸易屡起争端,日本绿茶停止向欧洲输出,荷兰将购茶转向中国。据1637年1月2日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给驻印尼总督巴达维的信中说:“自从人们开始热衷饮茶,我们希望在每支船上装载些中国坛子和日本茶叶……”。

    随着阿姆斯特丹饮茶人口不断增加,中国茶叶进口激增,东印度公司还开始把茶叶卖到意大利,法国和德国等。到清雍正12年(公元1734年)我国茶叶向欧洲出口885,567磅,至乾隆49年(公元1784年)的50年后,茶叶年输出量达3,500,000磅,是1734年的300%。

    荷兰是“欧风茶”的先行者

    在17世纪初,当时世界最大的贸易公司——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VOC)开始大量进口中国茶叶,并垄断欧洲之茶叶贸易,而到168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才获准进口中国茶叶。由此可知,荷兰人品饮中国茶,比英国人早好几十年。实际上,荷兰风下午茶(Tal Time)的流行也比英式下午茶早50年。

    有史实证明:1637年以后,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开始成批将中国茶与茶器运回阿姆斯特丹;1660—1680年,品茶习惯在荷兰富人中普及,富裕家庭在自宅设有品茶室;当时,上流社会中家庭主妇是茶会的主人,由她们邀请佳宾、主持茶会,品茶时间多在下午2—3点。为了讽刺女性对品茶的狂热,阿姆斯特丹大剧院曾经上演了《被茶诱惑的妇人》的话剧。荷兰人饮茶的方法,经这出戏重新呈现之后,被英国人效仿,并逐渐传至全欧洲。

    葡萄牙公主助推英伦茶风

    在16世纪上半叶,多数英国人对茶尚不了解。因为当时欧洲净是“红茶有害论”的种种传言;德国医生S.bori和德国作家G.E.bedovn的“红茶鞣酸可以损伤肠胃”的胡言乱语甚至让人们在茶面前望而却步。1662年英皇查理二世与葡萄牙公主凯瑟琳结婚,公主的嫁妆中就带有大量中国茶。美丽而气质高雅的王妃受到英国人的热烈欢迎,王妃乘坐马车来到时,伦敦万人空巷,车辆几度无法通行。但是婚后不久,王妃却苦于放荡的国王移情别恋,而当地新教徒想将信仰天主教的凯瑟琳赶出英国也令其万分苦恼。

    为了排解寂寞,她在皇宫内举办茶会,并将带来的茶叶送给周围的贵妇们。王妃是葡萄牙人,她带到英国的茶较英国从荷兰输入的茶叶品质更胜一筹,品饮方法亦更为讲究。据《红茶文化史》记叙,如“以品茶来排解夫君用情不专的寂寞情绪,真是一位可怜的王妃”之类的有关王妃喝茶的相关传闻在宫内和贵妇人之间逐渐传布开来,渐渐地引起英国人对茶的关心,也化解了男人们对女性喝茶的贬义看法,继而推动18世纪英国人的饮茶热情。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