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8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如何对员工公开批评

□ 刘勇

 

  【案例】炎热的一天,松下幸之助布置后藤留下几个人加班赶任务。工作很紧张,也很累,几个加班员工中途休息打球去了。后藤也正要去,恰好碰上了赶来察看的松下。松下很生气,严厉责骂后藤。并说:“后藤,怎么连你也做这种事?”后藤感到很羞愧,再三道歉。虽被老板责骂,内心里却有一种喜悦:“老板非常看重我啊!”。

    又有一次,后藤未经请示就擅自变更了承包定额单价。松下知道后,守着客人的面大声责骂后藤,客人出面求情也不肯罢休。松下一边骂,一边用手中捅炉子的铁通条使劲敲打火炉,直到把通条都敲弯了。后藤本来就患有贫血的毛病,在这阵暴风骤雨的责骂声中,悔恨交加,当场昏倒了。第二天刚上班,后藤桌上的电话就响了,“后藤吗?我没有特别的事,只想问一下,你是否还介意昨晚的事……没有就好了。”

    在这个案例中,松下幸之的“批评”明显违背了传统观点:批评不对人,批评不公开,但是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说明批评是无定式可循的,批评可以对事,也可以对人。没有什么必须这样或必须那样的道理。但我们还是从松下幸之的身上体悟到了批评的三条重要原则。

    值得批评的事件可公开

    在你想公开批评下属的时候,你要冷静地想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错误,这件事值不值得你“拿出来”公开批评。公开批评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当事人从中得到教训,更重要的是要能够让其他人从此得到教育,引起警示,让这件“事”从此没有人再敢违犯。

    后藤未经请示就擅自变更了承包定额单价,这件事严重地违背了企业的组织和权力规则。松下守着客人的面大声责骂后藤,不仅仅是针对后藤本人,而是要通过这件事,告诉其他员工,包括供应商、客户,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当批评是公开进行的时候,批评是一种教育,不是这个“人”,而是这件“事”让你不能宽容。但是,如果批评不是为了更好地维护个人和组织必须要有的尊严和价值,就不要轻易把个人当“靶子”打。

    值得批评人可以“针对”

    在你想批评下属的时候,你要冷静地想一下,这个犯错误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对他有什么样的期望,是不是值得你批评。松下一句“后藤,怎么连你也做这种事?”让后藤知道自己在松下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虽然被责骂了,但内心里却有一种喜悦。日后谈起这件事,他还深有感触地说,一边被责骂,一边有令人感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

    当批评是对人的时候,批评就是一种期望,不是这件“事”而是这个“人”让你不能原谅。有所期望,批评才会充满爱意,没有爱心的批评会消弱他人的自信心,会招致他人的反对和抵触。批评如果不能增进双方的理解和信任,不能更好地帮助对方改正错误,就不要拿“事”去说“人”,那样很容易毁灭一个人自我进取的信心和勇气。

    公开就不对人,对人不公开

    批评可以公开,也可以对人,但最好不要既公开,又对人。如果是这样,你无疑是把对方摆在了你的对立面,在他看来你这不是批评,而是和他过不去,要么是借事“整人”,要么是借事“赶人”。

    松下教训“后藤,怎么连你也做这种事?”是冲着人不是冲着事来的,这个时候,批评是私下进行的。但是,当他公开责骂的时候,却没有忘记亲自给后藤打个电话,“你是否还介意昨晚的事?”让后藤感觉到“责骂”并不是特别针对他个人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