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供销合作社成立于1949年2月,伴随着共和国的发展脚步,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无论是初创时期的恢复经济、巩固政权,计划经济时期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还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发挥职能、繁荣市场,供销合作社在服务“三农”、促进城乡经济发展上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天津市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风雨历程,在改革中发展,在开放中奋进,经营结构不断优化,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职能作用不断增强,重新塑造了供销合作社的形象。
天津市供销合作社的60年变迁大体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1949年2月至1978年。天津于1949年1月15日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贸易接管处合作小组随即进城,积极筹建合作社的工作。2月中旬,天津市供销合作总社正式成立,负责领导和管理本市的合作事业。这一时期,天津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单一经营发展到吃、穿、用综合经营的历程。
第二个时期是从1979年至今。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改革历经调整恢复(1978年—1990年)、改革探索(1991年—2001年)、快速发展(2002年至今)3个阶段。1995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两个5号文件精神,天津市供销合作社加大了改革力度,确定了“资产重组、减员减债,调整结构、转换机制、开拓经营、加强管理”的工作思路。从体制变革入手,重组改制了部分社有企业;从调整经营结构入手,开拓了房地产、仓储物流、进出口业务等新型业态。使系统经济从沉重的包袱中解脱出来,遏制了亏损局面,从经营低谷逐渐向上攀升。到2001年,全系统扭亏为盈,为进一步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2年,根据全国总社提出的“四项改造”要求,即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改造基层社,以实行产权多元化改造社有企业,以社企分开、开放办社改造联合社,以发展现代经营方式改造供销合作社网络。天津市社确定了“建网络、改体制、上项目、搞联合”12字发展思路,一批体制新、机制活、有一定创效能力的企业脱颖而出。截至2013年底,社有企业经营规模超过10亿元的已达到10个,壮大了实力,增强了发展后劲。基本形成了以区县中心城区大卖场为龙头,乡镇中型超市为骨干,村级超市、便利店为基础的连锁经营体系,使日用消费品销售额大幅增长。其中,主要商品如卷烟、食盐、煤炭、酒类等销量不断增长,2013年销售额分别达到451127万元、9096万元、24300万元、14181万元。由于天津市社打造了1300亩的静海子牙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大力培育了再生资源龙头企业,再造了社区和工业回收网络,建设了一批有影响、有带动力的集散交易市场,使再生资源行业实现了跨越性发展。2013年,再生资源销售总额达到79.93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9倍;农业生产资料经营仍保持了主渠道的地位,2013年销售额达到4.64亿元,占天津市社会总需求量的60%以上。
本版照片由本报资料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