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8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民合作社呼唤诚信机制

□ 本报记者 任长宾

    加强合作社的信用体系建设,强化诚信意识,促使合作社规范化发展,海南省的做法适应了当前合作社发展的新要求,值得学习借鉴。

    近年来合作社发展如火如荼,已成为带领农民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主导力量。不容忽视的是,部分合作社存在产权不清晰、管理不民主、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甚至有“休眠社”和“翻牌社”现象,这些假、死、空合作社还通过套取国家补贴资金,挤压了规范合作社的发展空间,严重制约了合作社作用的发挥,也影响了合作社的社会形象。因此,必须花大力气对合作社进行全面彻底的摸底调查,通过采集信息建立诚信档案,实行动态监测、规范化管理,将那些不运行、不规范的合作社列入黑名单,扶持引导规范的合作社,从而促使合作社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海南省的做法无疑具有典型意义。

    目前合作社发展应着重从注重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引导规范运行是指导合作社发展的重要任务,因为规范运行是合作社发展的基石和前提,也是衡量合作社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如何引导合作社诚信规范运行?建立信用档案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2013年浙江省农业厅、工商局和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下发了《关于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通过构建有效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信用帮扶机制,培育“运行规范、经营诚信、品牌优良、业绩突出”的农民合作社。没有信用的市场行为,必定是毫无生命力的昙花一现。浙江省以规范化管理和信用制度建设为核心,建立了合作社信用信息的记录、征集、评价、应用为一体的信用管理机制,促使农民合作社要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标准,实现生产标准化、运行规范化、产品安全化、经营诚信化;不但如此,有了合作社的信用体系,相关部门对合作社的资金扶持上、对农业项目扶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评选等,都可以把信用档案作为参考标准。

    为农民合作社建立信用档案,分类管理,既是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的有效途径,又是合作社获得金融支持的便利通道,同时也是政府部门服务合作社的重要抓手。 但是对于那些成立后良莠不齐的合作社来说,又能如何实现信息的采集,建立信用档案?年度备案制度就是弥补这一短板的重要举措。备案就是为合作社建立信用档案,将信用存档、积分,并为信用等级评定提供依据。这一阶段作为登记主管部门的工商局可以要求合作社申报上年度登记事项变化和经营数据等情况,以此采集合作社的备案信息。

    当前合作社的规范化发展迫在眉睫。建立诚信体系,把合作社培育成遵纪守法良性发展的“社会人”,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还需要从体制和机制上下功夫。从体制上来讲,需要工商、农业、财政、金融、供销等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强化以法治信、奖优罚劣机制建设,着眼信用体系各环节,推进工作对接、信息共享、政策协同,形成全社会重视合作社诚信、利用诚信记录的良好氛围。

    从机制上看,对于农民合作社良好信用信息,建立信用信息网络查询平台供社会公众查询;对于不良信用信息,以适当方式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相关管理部门通报,并指导督促其及时改进,强化信用的倒逼作用。还可以建立信用评价结果奖惩联动运用机制,如相关部门将合作社的信用结果作为各类示范社的评选、财政补贴的依据。

    言而不信,行之不远。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市场经济的一张名片。随着社会对诚信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相信农民合作社必将迎来一场令人欣喜的“规范管理季”。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