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8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海南农民专业合作社多数小而散 需业务指导
4521家因不运营、无联系方式等将被列入“不诚信合作社”名单
□ 况昌勋

    导读据海南省农业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全省在工商登记注册的合作社累计达到11299家。为准确了解和掌握全省合作社发展实际情况,海南省农业厅委托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派出22个工作组75人次,开展信息采集工作。按照合作社在工商部门登记时填写的联系电话对全省合作社逐个进行电话联络,为确保不漏掉一家,进行电话、短信等多次联系。

    截至目前,海南省基本完成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采集工作,其中4521家因不运营、无联系方式等将被列入“不诚信合作社”名单。

    到今年7月底,全省18个市县的信息采集录入完成率达到94.8%,共采集录入统计报表达到6431份,另外347家合作社也正陆续录入。其他4521家合作社当中,明确撤销不运营的有785家,电话未接的1347家,空号和停机的1397家,没有联系方式的992家,这些合作社都将列入“不诚信合作社”名单。

    下一步,海南省农业厅将对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实现动态化、持续性管理。利用合作社信息管理系统掌握的信息,对全省合作社情况进行分类、公布和管理,按照国家级、省级示范社、正常运作的合作社、不正常运作的合作社、有违规问题的合作社等进行归类。

    尽管吴淑庄不愿意承认,但是,他的合作社已经“名存实亡”了。

    “能不能注销掉?”7月9日,面对前来采集信息的海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工作人员,这位海口市龙泉镇杨亭村的农民,说出了自己心存已久的想法。

    不仅是吴淑庄,根据已经采集的16个市县信息来看,近4成农民专业合作社明确表示“不干了”或已联系不上。很多农民说,不知道合作社是干啥的。

    合作社的困扰:

    贷款不方便 还被税务缠绕

    吴淑庄总是用“承包”来代替“解散”。这位老实巴交的农民,不知道合作社解散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总是回避这个字眼。

    “合作社的30头母猪,全部‘承包’给6个社员养殖,饲料、养殖、管理、销售各自负责,自负盈亏。”吴淑庄的合作社叫海口达富达种养专业合作社,2012年成立,仅实行了一年的“统一饲料、统一养殖、统一销售”就宣告“解散”。

    吴淑庄告诉记者,龙泉镇地处火山岩地区,土地贫瘠,于是和村里另外5户,联合起来,搞养殖。“当时缺资金,听到新闻里讲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希望注册一个,好贷款。”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由于合作社没有可抵押的资产,以合作社名义贷款比以个人名义贷款更难,最后“还是社员个人贷款,然后凑在一起来投资”。2013年,猪肉价跌,养殖亏本,矛盾出现,“有些人勤快,有些人懒,互相指责,最后就分开了。”

    虽然,合作社实质上已经解散,但是税务部门时常登门,让吴淑庄想到去“注销”掉。“说我们没有报税,要罚款,去年至今被罚了2次,一共500元。”吴淑庄说,“但是注销的程序,有点复杂,至今还没搞懂。”

    合作社的现状:

    农民跟风注册 不知合作社用途

    “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啥用?有什么好处?没看到好处。”近期,海南省农业厅对全省合作社进行信息采集,工作人员不停地听到农民这样的自问自答。

    “将近5成的合作社理事长,不知道合作社有什么作用。”工作人员丁小娟说,“很多农民是跟风,或听说有补贴,就也拉几个农户成立。没有想法、没有规划,也不知道如何去操作合作社。甚至一些合作社,一成立就未运行。”

    运行的合作社也大都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农村研究专家黄宗智说,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户联合而形成的合作组织,来负责单个小农无力承担的农产品加工和销售,进而实现农业生产“纵向一体化”,把农产品产业链中的大部分利润归于农户。

    而根据调查,目前海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数小而散,未能实现产业链上的分工,只是简单地实现了“横向一体化”,即联合起来扩大种养规模。

    合作社的发展:

    相比资金扶持 更需业务指导

    “信息采集时我们发现,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思想比较落后,发展盲目,不知道向谁学习。”丁小娟说。

    到了从数量向质量转变的时候了。省农业厅副巡视员、农经处处长蒙绪儒说,今年我们要对全省1万多家合作社进行摸底,实行分类管理,总结运行好的合作社经验,进行推广示范。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海南省对合作社的扶持,大多数集中于资金。由于资金不多,扶持力度和范围很有限;相比资金扶持,更需要业务方面的指导,例如报税、业务拓展等;还有就是引进人才,“可以尝试让大学生村官参与指导合作社”。(摘编自《海南日报 》) 

    本栏目由河北石家庄灵寿县供销合作社协办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