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普惠金融”贯穿于经营活动全过程,通过服务、科技、产品等创新,降低享受金融服务的门槛,全方位地为城乡所有中低收入群体和小微型经营主体提供创业、便捷、阳光的金融服务,面对这一重要命题,福建省农村信用社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发展普惠金融既是福建农信系统服务社会的责任之所在,也是我们的生存发展之所在。”在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鄢一忠看来,以不断创新来践行普惠金融精神,服务“三农”、中小企业,服务民生,不仅仅是福建农信系统肩上的重任,也是其应对同业竞争、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与利器。
如何将“普惠金融”贯穿于经营活动全过程,通过服务、科技、产品等创新,降低享受金融服务的门槛,全方位地为城乡所有中低收入群体和小微型经营主体提供创业、便捷、阳光的金融服务,面对这一重要命题,福建省农村信用社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创新服务
惠民又便民
福建省连江县下屿村的郑大爷今年68岁了,政府每个月给他55元生活费补贴。如今,他出家门往南走5分钟,便能来到村里的小额支付便民点。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通过福建农信的自助机具,老人轻松领取了半年的补贴金。
“以前取养老金都要到镇上的信用社网点,来回要半天的时间,还要花20多元的车费。现在方便多了,走路5分钟就到。”郑大爷说。
中国经济社会结构中最大的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仍然明显,其特征之一便是农村居民很难享受到和城市居民同等便捷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离不开均等化金融服务。
“以往,金融服务主要集中在城乡,村一级农民要取钱,近的坐车要十几分钟,个别边远山区的村民要跑一两个小时山路,才能取到钱,路途奔波,耗费时间、金钱,惠民政策多少被打了折扣,可谓‘惠民但不便民’。”鄢一忠说。
小额支付便民点实现了金融服务“惠民又便民”。这些便民服务点由福建省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在城乡接合部、行政村、自然村等地点设立,采取委托商户代理业务模式和“人+机具”的服务模式,能够为周边持银行卡居民办理新农保、新农合、农村低保等小额支付、缴存社保金、查询、转账业务。
据悉,近几年福建农信系统一直积极推进金融服务不出村工程建设,目前已经在全省85%以上的行政村布设了1.37万个小额支付便民点,满足农村居民小额现金支取、转账等金融服务需求,基本实现金融服务村村通。
创新科技
将金融服务延伸到身边
“吴理事长,多亏了你们的手机银行,帮我省了8000块钱啊。”7月末的一天,长泰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吴国生接到了这样一个电话。
原来是做饲料生意的张老板,在饲料价格上涨前一晚接到了供应商的电话,通知其第二天要涨价。原本以为银行网点下班无法汇款的他,突然想起手机里也有“银行”,赶紧用手机银行转账汇款,订购了涨价前的最后一批货。“手机银行太方便了,就像你们宣传的一样,真是身边的银行。”张老板在电话中向吴国生感慨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3年,福建省联社部署开展“电子银行建设年”活动,完善产品渠道,建立考评体系,以空前的力度推广各项电子银行业务,实现网络支付业务的迅猛发展。通过分层次推动、多形式推进、有步骤推行“电子银行建设年活动”,福建农信系统借助手机、网络、电话等渠道开发现代金融产品,使广大城乡居民轻松便捷享受现代金融服务。
进入2014年,福建农信系统继续加快推进电子银行业务的步伐。以漳州农信为例,今年上半年,漳州各行社共发展手机银行21.4万户,手机银行替代率达到27%。“贴膜手机银行相比客户端手机银行具有安全、快捷,无需上网、不占用流量、操作简单等特点,更适宜农村地区的客户需求。”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漳州办事处主任梁开盛介绍,贴膜手机银行的推广,让更多的农户享受到了便捷的金融服务,“如今已经被不少农民兄弟誉为‘指尖的银行’。”
目前,福建农信系统已经初步建立了以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短信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为架构的农信电子银行服务体系,开通了网上商城、借记卡网络支付等业务,实现通过互联网为客户提供转账汇款、信用卡还款等服务,以及客户的网上购物等日常需求。
截至7月末,福建省农信系统已开通网银96万户、手机银行128万户,电子替代率高达80.3%,金融互联网产品在客户心中扎根,成为了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新渠道。
创新产品
因需而变
华银鞋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黄趁银谈起自家企业发展前景时骄傲的神情,极富感染力。
“我们公司正在建第三个厂房,建成后能够将矿产加工成为鞋底填充物,再由现在的两个厂房将其加工成鞋材。这样一来,我们将打通鞋材的上下游产业链。”黄趁银介绍说,建设新厂房的资金中,有2100万元是从晋江农商银行申请的“年审制”贷款——通过贷款年审的办法,使借款人不需归还贷款本金即可自动延长贷款期限,以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减轻其财务负担。
滴水见太阳。从黄趁银和他的鞋材有限责任公司,可以看到晋江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也可以看到福建农信为推进普惠金融、根据客户需求不断创新产品、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可得性而做出的努力,和实实在在的成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福建省联社组织对全部产品进行重新命名和定位,形成 “福”系列授信产品、“万”系列理财产品、“通”系列支付结算产品三大产品体系,以及福万通电子产品和服务渠道,促进客户清晰认识农信系统产品内容,明确服务需求。
2014年,福建省联社特别提出,按照“四化同步”要求,在支持工业化、信息化的同时,着力支持农业现代化、小城镇建设。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农业生产向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支持农业“五新”推广,支持开发、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增强服务小城镇的战略敏感性和前瞻性,积极创新完善小城镇建设金融服务功能,设计推广符合小城镇建设的金融服务产品,有针对地开发代理类业务、消费信贷和理财业务系列金融产品,为各类农村经济主体和城镇居民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
截至6月末,福建省农信社贷款余额2279亿元,贷款户数超过100万户,其中农户贷款90余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56%左右。在为当地带来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该省农信社还促进了机构自身的快速发展。在面临利率市场化实质性启动、金融脱媒加速演进、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等挑战的情况下,福建省农信社的存款总量和市场份额不断攀升,至2014年4月末已从改革前第六位跃居福建省金融同业第二位。
“福建农信将结合当地特色,着眼于福建‘山、海、台’三大特点,按照‘快出产品、出好产品、推好产品、用好产品’的要求,细分客户需求,挖掘潜力,整合现有优势、特色产品,推陈出新,多层次、多维度、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在鄢一忠看来,以变应变,是福建农信的推进普惠金融的重要举措,也是福建农信的发展之道。
不断探索的福建农信,已将普惠金融转化为自身的传统、特色和优势,在服务“三农”、中小企业、服务民生的道路上,行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