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咸阳市供销合作社工作亮点纷呈,赞誉较多,反响良好。带着发展新型供销合作社,加强农村经济组织和营销体系建设的思考,笔者近日前去调研。所到之处、点点滴滴,笔者无不为这个一度淡出人们视野的冷部门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所感动,为他们善谋实干的举措所叫好,为他们勇于进取的闯劲所鼓舞,为他们颇有成效的业绩所高兴,思虑良久,欣然撰文,以资学习借鉴。
涅槃重生
供销事业谱新篇
在笔者的记忆中,在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时代,供销合作社系统曾经风光无限,是名副其实的“宠儿”。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红火的日子不再,供销合作社逐渐成了边缘化的部门。咸阳市供销合作社直面转型的阵痛和市场的挑战,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积极挖掘茯茶产业潜力,大力搭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全力培育龙头企业和连锁网点,全市供销合作事业实现了大转变、大发展和大提升,连续多年在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考核中夺冠,续写了咸阳供销合作事业的新篇章。
恪守建社宗旨,服务“三农”掷地有声。服务“三农”是供销合作社的立社之本、生存之根、发展之魂,也是供销合作社必需承担的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咸阳市供销合作社以“新网工程”为依托,不断增强为农服务的功能和渠道,在全系统开展了“一县一品、百县百品”农产品精品包装助农增收活动,设立了市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中心,精品包装销售各类农特产品120多个。组织开展“蔬菜直通车”,建立一批蔬菜基地、直销店和批发市场,将菜农的新鲜瓜果蔬菜直接送到居民社区,年销售近万吨。在全市乡、村建立“新网工程”直营和加盟网点1000多个,为农服务项目争取中省财政补贴资金3000多万元,每年培训一大批农民经纪人。同时,他们认真抓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组织供应了大量化肥农药。
挖掘产业潜力,千年茯茶逐步振兴。泾阳县是中国茯砖茶加工制作的发源地,有着近千年的历史。但由于历史原因,国家将咸阳茯茶加工制作转移到了湖南安化。为了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重拾茯茶“金字”招牌,咸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提出“做好一个规划、建设一个园区、制定一套政策、营造一个氛围”的“四个一”总思路。咸阳市供销合作社多方协调、牵线搭桥、招商引资,成立了咸阳泾渭茯茶有限公司,引领全市茯茶产业不断复兴、蓬勃发展。短短几年时间,全市茯茶加工企业已发展到30余家,涌现出了泾渭茯茶、泾盛裕茯茶,泾阳茯砖茶、延寿宫茯茶、高香茯茶等一批省级著名商标和产业化龙头企业。今年上半年,全市茯茶产量达4300余吨,综合产值达6亿元,销售供不应求。目前,咸阳茯茶在北京、深圳、西宁等大城市设立专卖店达20多个。同时,计划投资30亿元、占地1360亩的泾阳茯茶古镇及产业园项目已经启动,西北茶业贸易物流信息中心也已建成营业。
把准市场脉搏,电子商务异军突起。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日益成为促进发展的新引擎。咸阳市供销合作社一班人敏锐把握市场脉搏,抢抓电商发展机遇,通过以点带面、招大引强、逐步延展,以助推武功打造“西北电子商务第一县”为抓手,加快建设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目前,注册了西域美农、赶集网、蜂蜜哥等10多家国内知名电子商务企业,搭建了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网上宣传推介平台、网上交易平台、商品展示配送平台,创立了西域美农大型物流配送中心、淘宝网“特色中国·咸阳馆”、淘宝大学陕西分校和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等,成立了生产经营者协会、电子商务协会,举办了电子商务知识专题培训会、电子商务沙龙等。在“首届中国县域经济与电子商务峰会”上,众多电商专家对咸阳市电子商务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破茧成蝶
多措并举促转型
经受改革改制大浪淘沙的咸阳市供销合作社,以“敢为人先”的精神,逆境搏击,勇于探索,大胆尝试,走出了一条 “合作立社、改革活社、产业强社、实干兴社”的奋进崛起之路。
坚持合作立社,借梯上楼求发展。咸阳市社积极搭建合作共赢的平台,充分吸纳有条件的企业入社,实现抱团发展。他们友情招商,内引外联,并破解资金和技术等诸多难题,打造了泾渭茯茶公司这个更大的发展舞台,拉开了重振茯茶雄风的序幕。同时,大力推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把农民、企业和市场对接起来,收到了相互带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效果,更好地服务了“三农”,从而盘活了资源,擦亮了招牌,真正实现了供销合作社工作的有为有位。
坚持改革活社,轻装上阵好发力。咸阳市社顺应市场经济转型和城乡物资供应的新形势,通过重组、盘活资产等方式,使供销合作社甩掉包袱、轻装上阵,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改革中,他们用现代经营方式改造传统供销网络,没有让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在历史的“泥潭”陷住脚步,而是在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中大胆创新开拓,赢得了发展的主动权,使全市的供销工作步入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坚持产业强社,紧盯市场抢先机。通过改革解决了身份上的“退”之后,更重要的是在市场上的“进”,这是供销合作社生存与发展的“兴奋剂”。他们一手抓茯茶产业振兴、一手抓电子商务培育,不仅有效地巩固了传统优势产业,而且又大大开拓了新生领域,涉足现代物流、市场建设、金融服务等行业,取得了不凡业绩。同时,深入实施“强企工程”,积极开展“名企、名牌、名家”活动,形成了主业突出、有限多元的产业发展格局,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蝉变回眸
华丽转身启示深
在多数人看来,供销合作社系统是“冷板凳”不是热部门,咸阳市社班子却能干得热火朝天,这源于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富民强市的敢于担当和对干好工作的执着追求。深思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启示:
一是充分体现了高度敬业的责任心。供销合作社在全市职能部门中很不起眼,出头露面的机会很少,如果不身在其中,很难体会到他们的艰难。但是咸阳市供销合作社一班人始终敬业负责、勇于担当,始终孜孜以求、苦干实干,让这个身处简陋办公环境、平均年龄51岁的集体焕发出无比旺盛的工作激情,在困境中求发展,在逆境中求赶超,开创了供销合作事业的新篇章。
二是充分体现了不断开拓的进取心。咸阳市社党组带领全体干部职工面对历史的积沉和市场的摔打,不甘落后,自加压力,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把困难化为动力,把逆境化为顺境,趟出了一条新时期供销合作社工作的新路子,创出了一片体现咸阳特色、适应市场特性、吻合“三农”特点、切合供销合作社特征的改革新天地。
三是充分体现了服务群众的公仆心。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联系群众、服务“三农”的桥梁纽带作用,始终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是以往的农产品供销,还是“新网工程”的推广;无论是壮大经济合作组织,还是发展茯茶产业、进军电子商务,都是为了给群众谋福祉、得实惠。可以说,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心路历程,取得的一点一滴成绩,都饱含着对百姓的无限深情,无愧于带领农民群众闯市场的“引路人”。
(作者系中共陕西省咸阳市委副书记、咸阳市政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