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增持,一面辞职,眼下的美的集团难得展露了一次让外界看不懂的“功力”。如果说何享健的让位是为美的集团的现代企业制度铺路,黄健的退出是给方洪波的深化改革铺路,那么眼下的矛盾现象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部署与安排?不知美的集团的下一个谜底,将何时揭晓。
老臣离职
继原美的集团总裁黄健离职之后不足一年,美的集团元老级人物再度出走两人。
近日,美的集团发布公告,称收到公司董事兼副总裁蔡其武、黄晓明的辞职申请。其中,蔡其武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所担任的公司董事兼副总裁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黄晓明则在辞去美的集团职务后,转而投向美的集团控股股东美的控股有限公司。
据了解,在美的集团内部,此二人称得上是位高权重的辅政大臣。“美的创业、打天下的这些人,属于元老、老臣、功臣,美的集团有今天,这些人也功不可没。”资深家电行业观察家刘步尘表示,从不久前某篇方洪波专访中涉及的蔡其武与黄晓明的态度来看,丝毫没有看出二者对公司迷茫或者不认同的迹象。从某种程度来说,二者的离职,多多少少有些让人看不懂。
增加了悬疑色彩的是,就在人事变动前一周,两大高管对美的集团股票进行了增持。据了解,蔡其武和黄晓明均持有美的集团股票5000万股以上,按目前每股近20元的股价估算,身家均超10亿元。
事实上,此番增持,本就令外界颇感意外。因为这已是美的集团高管在一个月内的连续第二次大手笔增持——继6月上旬美的集团核心高层增持公司股份252万股之后,6月底,包括两位离职者在内的部分高管合计增持公司股份约393.53万股。以美的集团的当前股价来算,两轮增持涉及金额已经破亿。
在资深家电观察家洪仕斌看来,增持背后只有一个原因,“就是看好公司未来的前景和业绩的增长”。但一面看好,一面离职,传递的信息似乎并不一致。
“一个月之内出现两次大幅度增持,我当时的感觉是背后可能有什么事情。如今从实际发生的情况来看,一方面增持,一方面离职,传递的信息有些矛盾。我估计美的集团背后还是会有点什么事情。”在刘步尘看来,事情或许还没有结束。
转型深化
从美的集团方面的态度来看,两大高管的离职对公司相关业务的发展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智联招聘天津分公司城市经理宫学礼曾表示:“越是成熟企业,员工的离开对企业的影响越小。因为这些成熟企业像是一个大机器,每个员工就像一个零件而已。”
事实上,黄健去年离职时引发的争论,比如今更盛。去年10月,美的集团原董事兼总裁黄健便宣布辞职,并不再担任美的集团任何职务。当方洪波被任命为美的集团董事长,二者地位发生变化之后,黄健的离职便被赋予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无论个中缘由到底是什么,“黄健的辞职,已经有给接班人方洪波铺平道路的意味了”。平安证券投资经理曹薰允表示,黄健是何享健的心腹之一,离开上市公司回到美的控股,避免了职业经理人形同虚设的情况发生。有此例在先,再回过头来看蔡其武与黄晓明的离职,也就不觉得意外了。曹薰允指出,事情发展至今,已能充分看出何享健使美的集团职业经理人化的决心。
“何享健也是希望由方洪波集权,不希望多头管理,避免政出多门、效率低下。”有业内人士表示,从黄健的退出到蔡其武与黄晓明的离开,美的集团将加速进入方洪波时代。
这不是不好。2012年8月,何享健隐退,美的集团开启了从企业创始人到职业经理人的转换。当时,美的集团董事会由清一色的职业经理人担任。事实证明,这批职业经理人在第一阶段交出了不错的成绩。
但是,如曹薰允所言:“迈入职业经理人时代需要创始人有过人的智慧和坚决执行的态度。”
据美的集团内部员工透露,尽管这些黄金搭档们共同推进了美的集团的整体上市及现代企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但变革的主要主导方其实还是方洪波。“现在来看,改革初见成效。但是对于志存高远的美的来说,转型显然还要再强化、再深化。而方总的‘集权’,将更加快速有效。”
神经绷紧
但这,也未必全是好处。长期以来,方洪波、黄健、蔡其武、黄晓明、袁利群等人一直被视为帮助何享健打造千亿家电集团的老臣,如今,进入职业经理人时代不足两年、完成整体上市不足一年,三员大将已经离去。
“不管怎么讲,短时间内高层出现频繁人事变动有点不正常,尤其是创业和打天下的这些。”刘步尘认为,频繁的老臣离职应引起美的集团的注意与警醒,“作为方洪波来说,要着力安抚与他一起走过来的这些高管。”
当然,考验方洪波的不只是人事问题。
今年一季度,美的集团首次在营收绝对值与增幅、利润绝对值与增幅以及每股收益三个指标上全面超过格力电器,看到了对格力电器实现反超的希望。
但在部分消费者的评价体系里,“美的只是营销做得好,但不觉得有特别突出的拳头产品”。与此同时,从既往经验来看,格力电器进入二三季度后会逐步发力,美的能否保持压制态势实现全面超车,其实也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美的发展到今天,风险每天都在,我真的有恐惧感。不是恐惧完不成目标,也不是恐惧这个位置能不能坐得下去,而是因为在这个时代,踏错一步,一失足成千古恨。”这是方洪波在近期接受媒体访问时的表态。显然,这位美的集团当下的掌舵者也深知,驾驶千亿航母,需要时刻绷紧神经。
在曹薰允看来,未来的美的集团,的确是机会与挑战并存:“美的集团的盈利能力和公司不断优化结构转型的态势,是保证美的集团继续稳定盈利的基石。但是,在家电行业中,美的集团的泛众产品较多,技术壁垒不高,缺乏与格力空调类似的单品龙头,这一问题将制约美的集团的盈利弹性和未来成长空间与速度。”
不过,刘步尘表现出来的则更多是乐观。“美的集团已经从过去的‘胖子’变成了如今的‘肌肉男’,这个企业体现出来的是健康。”刘步尘坦言,“预计今年美的集团的营收规模有可能上升到1400多亿,达到1450亿左右,比去年增长200多亿,同时不排除它的利润会突破100亿。”
(张沙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