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5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从“规模银行” 走向“价值银行”

中信集团监事长、中信银行行长 朱小黄

    长期来看,中国银行业必须脱离“规模银行”的旧辙,走向“价值银行”这一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实现长期生存。但转型需要有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注定将遍布荆棘,充满痛苦。

    银行的规模扩张不能没有上限,规模银行的道路终有尽头。

    面对经营环境的深刻变化及内外部的诸多挑战,中国银行业需要重新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

    目前我国经济虽然仍保持较快增速,但下行趋势已经较为明朗,2013年GDP同比增长7.7%,创1999年(7.6%)以来最低增速。经济增长放缓,社会融资需求相应减少,推动银行规模不断扩张的外部动力也将随之减弱。

    但银行资本补充渠道严格受限。银行补充资本的途径一是内部积累,二是外部融资。虽然现阶段上市银行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高达20%左右,但扣除平均约30%的现金分红后,核心资本的年增幅大概为14%,并且随着利率市场化等影响的持续发酵,未来这个增速还将进一步降低,难以支撑银行当前17%-18%的规模增长。而外部融资方面,股票、次级债和混合债等工具都受到严格制约。股权融资方面,财政部明确要求国有控股企业上市、增发的每股价格不得低于每股净值,在目前银行市值普遍“破净”的情况下,增发融资几无可能。即使部分银行符合条件能够进行股权融资,但较低的市场价值也将使融资金额大打折扣。 其他资本工具也面临审批门槛高、审批进度慢、投资群体少,发行难度大等困难。

    因此,长期来看,中国银行业必须脱离“规模银行”的旧辙,走向“价值银行”这一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实现长期生存。但转型需要有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注定将遍布荆棘,充满痛苦。

    首先要摆脱惯性之痛。惯性的力量是巨大的,规模增长确实给银行带来了高速发展的十年,犹如一碟美味,弃之难舍。要从规模偏好变为价值导向,意味着传统的规律、经验、战略等经营之道都要做出调整和变革。这个过程中必然伴随着风险,其间甚至可能出现曲折和反复,痛苦无法避免。

    但具体取舍如进退维谷。战略是因为正确所以成功,而战术是因为成功所以正确。转型的方向虽然可以确定,但时机的把握和策略的选择是否正确,取决于市场的条件,稳健的转型需要银行家具备把握条件和逻辑的智慧。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真正能够摆脱单纯规模扩张惯性而走上集约化经营道路、并成为百年老店的银行十不存一。

    当前,中国经济虽已呈现明显减速态势,但面临就业压力,仍会保持一定增速,产业结构升级、中小企业发展也仍然需要银行提供支持,因此在短期内银行仍有一定扩张空间。在这个阶段,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发展状况不同,面临的问题不同,策略选择也有所不同。大型银行“大而不倒”,更多需要考虑风险的控制;而中小银行体量较小,除了风险还必须考虑竞争的问题,如果不能跟上整体行业的发展速度,将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这形同“囚徒困境”,中小银行受竞争势态的挤压极易陷于“规模-资本-规模”的循环而难以自拔。这也是中国银行业转型之举日久年深,但却收效甚微的重要原因。若没有重大外部变革推动,“囚徒困境”的破解还需等待时机。

    从以规模扩张为基本经营模式的“规模银行”向以价值增值、不以规模论英雄的“价值银行”转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将是银行实现长期稳健生存的必由之路。

    那么,如何实现从“规模银行”到“价值银行”的根本性跨越?我认为必须依赖于“价值管理”的实施。

    银行价值只能通过资本的价格得以反映。抛开短期的、个别极端的影响因素,股票成交价就是银行价值在某一时刻的体现。市场对于银行有一套成熟的评价体系,涵盖了盈利能力、风险状况、管理水平等各方面指标,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ROE(净资产收益率),它全面反映了银行的综合经营管理能力,体现了股东的投资回报水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的价格就是银行的价值;能否给资本带来足够的回报,决定了银行是否有价值。

    “价值管理”并不能简单定位于市值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追求最大利润将毁掉企业。”原因在于将利润作为价值的衡量指标有其天然缺陷:利润只反映历史,不能反映未来;利润作为一个财务指标,其本身容易被操纵,美国的安达信、安然事件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一味追求利润,将过分压缩成本,往往导致银行迷失长期利益,追逐短期目标,从而滑向毁灭的边缘。因此,利润虽然很重要,但只是生存的手段,绝不是目的。只要银行能够牢牢把握生存与发展的长远目标,利润则将随之而来。

    综上,银行“价值管理”的内涵业已明确,应该是以实现长期生存和发展为根本目标,摒弃规模优先的固有理念,从稳步提升资本回报水平的角度,构建和不断完善发展战略、市场目标、管理框架、考核体系以及企业文化,确保银行短期利润可实现、长期利润可预期,从而促进银行价值的持续增长。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