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洗衣液、纸巾、卫生巾等产品接连被检出含有荧光增白剂之后,最近,面膜产品也被曝出添加有荧光增白剂成分。为了达到美白效果,部分面膜用荧光增白剂制造出“美白”错觉,直接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增白实为“视觉欺骗”
近日,有媒体记者从北京王府井百货、屈臣氏、乐蜂网、五道口金码大厦及幸福超市购买了11个品牌的面膜送至北京某高校的专业实验室测试。从外包装上看,这11种面膜均未标注含有荧光增白剂等添加剂。
但是,测试结果却显示,11种面膜中的7种在紫外光下并无变化,说明并不含有荧光增白剂;而卡美斯“牛奶+珍珠美白嫩肤”面贴膜、韩国“LEADERS”、韩国“MEDIHEAL”面膜、“DHC focu”面膜这4种产品泛蓝光的现象非常明显,说明添加有荧光增白剂。实验人员检测完毕后,将双手用专业洗手液清洗干净,取出日本DHC focu面膜中的液体涂抹在手指上,在紫外光下照射也发出明显的蓝光。此后,实验人员用清水和洗手液反复清洗,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仍然发出强烈的蓝光,这说明,荧光增白剂的确会在皮肤上残留。
荧光增白剂大多未标注
不过,几乎所有的美白面膜说明书里均未标注含有荧光剂成分。据某知名化妆品专柜的销售人员表示,由于目前国内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对美白产品中如何添加荧光增白剂做出强制性规定,“既没有禁止添加,也没有限制添加。”因此,很多品牌的面膜即使添加了荧光增白剂,大多也不会在产品的外包装上明确标识出来。
广东中山三院皮肤科主任赖维表示,荧光增白剂在化妆品中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亮肤。业内人士透露,根据色彩学的原理,黄种人如果掺杂一些蓝白光的光源,就会达到“黄+蓝白=白”的效果,而荧光增白剂发出的便是蓝色光,因此在化妆品中添加荧光剂,可以呈现“即刻美白”的观感。但追根究底,这种“观感”并非来自皮肤的真正美白,而只是光线造成的错觉。
另据专家介绍,荧光物质有水溶性与脂溶性的区别,而水溶性不易黏着在角质表面,因此,附着的成分必然是脂溶性为主。而脂溶性的成分有可能通过皮肤渗透,进入血液。并且,荧光剂不像一般的化学成分容易被分解,除去它非常不易,只有通过肝脏的酵素才能分解。
因此,进入血液中的脂溶性荧光剂无疑加重了肝脏的负担。不仅如此,当荧光剂进入皮肤后,简单的香皂、洗面奶都难以清洗。
(赵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