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4月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不同阶段的人才激励策略


 

    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人,不管是初创期、发展期还是成熟期,如何留住并正确激励核心人才始终是企业老板绕不开的难题。企业的所有者与员工之间的利益是不完全一致的,如果老板能通过合理的机制,将员工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协调一致,就能有效弱化矛盾,从而形成企业利益的共同体,从博弈走向共赢。

    创业期的人才策略

    [案例]在一家初创企业中,技术出身的创始人带来了一批共事多年的生产骨干,同时重金招募了豪华销售团队,但因业务发展不如预期,核心团队中一些人心生去意。他应该怎么办?

    企业在初创时期,如同大海中的一只小舢板,自身的资源少,抗风险能力弱,需要对自身的承受能力、现金流等有充分考虑。另外,创业的风险很大,很有可能达不到预期。因此,创业期没有必要建豪华的团队,往往需要每个员工成为多面手以减轻人力成本。初创期的核心人才配备,需要谨慎考量。对于产品技术属性非常强的企业,核心人才就是几个核心的技术人员;而对于产品价值在于销售能力或者解决方案特别棒的企业,就需要顶尖的销售团队。

    案例中业务不如预期的原因,与创始人不具备销售背景有关。技术出身的创业者,往往容易对市场的敏锐性和市场订单的把握性不够,导致在创业早期的经营、财务等方面出现问题。

    增长期的人才策略

    [案例]企业度过初创期,迎来快速发展的增长阶段。这一阶段该企业创始人对企业利润进行大手笔分配,销售部门、采购及品质控制部门、研发部门分别拿走利润的25%、20%、30%,他自己拿到手仅为25%;同时采取透明化管理,采购、生产、销售等数据公开,让员工对公司运作,成本收益完全了解,以期能发挥员工最大的能动性。

    然而,企业要不断发展,需要一定的资金积累拿来做再投资。案例中的老板把利润基本都分配出去,会导致企业后续发展无力的问题。因此,而对于利润分享,比较具有操作性的方式如下:第一,利润分享比例要确定,要考虑可持续的再投资问题,比例应该由董事会决议;第二,不同部门的利润分配额度,需要一个绩效的考核,这样可以避免“大锅饭”的弊病;第三,分配给各个部门的利润不要当年全部发完,这样才能留住人才。

    同时,提高员工的能动性和参与度,并不是简单靠信息透明可以做到的,而要在各项工作决策中尽可能地听取员工意见,这样更能获得员工的参与和信任。

    壮大期的人才策略

    [案例]企业已经成长为行业内的领头羊,公司老板为了激励挽留核心员工,提高团队稳定性和归属感,也为将来可能的上市做准备,对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他决定拿出15%的股份,让总监以上高管入股,按照年度经营业绩分红,同时成立员工持股委员会,另外拿出20%的股份作为普通员工的期权池。

    其实,企业如果要上市或上新三板,一般会引入一些机构投资者以作为企业上市估值的参考;同时,核心高管占股权比例,以及普通员工的占股比例,需要合理确定,案例中高管15% 的持股比例是合适的,但普通员工20% 的比例有过多之嫌。

    此外,需要注意高管和普通员工入股的资金来源如何确定,是自筹还是公司与员工按比例出资,或者是拿薪酬抵扣来购买,都需要选择。最后还要明确规定新晋股东的“解锁”、退出机制,否则容易出现股权、控制权的纷争。

(史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