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4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品茗独坐

郁建民

    午后,独坐茶馆,倚窗而坐,静观窗外人流如潮,太阳懒懒的,空气中氤氲着春的气息。偶尔听邻座有人说:“已是人间四月天了。”

    人间四月天,驱走严寒,没有赤日,春光明媚,微风习习。品茗尝新,沏上绿茶,欣赏嫩绿茶叶簌簌地舒展身姿,缓慢而安逸地沉落杯底,再轻轻呷一口,清香甘甜的茶味顿时充满整个身躯……茶香引来话题,无拘无束、随心所欲;没有主题、不着边际;既侃海内外时事,又聊人世间小道消息。 

    喝茶、观物情理相通,讲究好缘、好境、好友相伴。但机缘不巧时,独坐茶馆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独坐茶馆,虽没有可以海阔天空的茶友,但却毫无寂寞的感觉,因为《文人品茗录》中的大师们正悄然地叙述着品茶的心经。比如,鲁迅先生对品茶就有精辟的见解:“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而林语堂的“三泡”茶说却另有一番闲趣:“茶在第二泡时为最妙。第一泡犹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岁女郎,而第三泡则是少妇了。”多情善感的诗人袁鹰则认为:“茫茫人事,忧思、忧愁、忧患千桩万种,区区杜康何能消解?若是二三知己,品茗倾谈,围炉夜话,如潺潺流水,涓涓清溪,倒可以于相互慰藉中分忧解愁。”书中那些润浸着茶香的散文小品,使我的思绪飘荡在绿海里,心中升腾起一种无可言明的感动。于是,我就不断地告诫自己:要像茶那样,清廉纯洁,脱俗高雅;要像茶那样,清心寡欲,不卑不亢;要像茶那样,繁华落尽,宠辱皆忘。

    茶馆内,壶流茶香;茶书中,诗韵留芳。品一口香茶,低吟浅诵着《茶诗三百首》中的佳句,心情格外的清爽。“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梅盛每称香雪海,茶尖争说碧螺春”、“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雪魂”……诗中的茶香,一缕缕地在心中萦绕,涤荡着灵魂,真可谓是:“清茶素琴诗自成,品茶听雨乐平生;滚滚红尘多少事,都付南柯无迹寻。”

    独坐茶馆,轻轻地、静静地读一封信,写一首诗,怀念一张面孔,欣赏一只鸢影,在这草长莺飞的季节里,把自己的心思掏出来理一理。这时美妙的茶香,会把一个纯真无邪的你还原给你自己,那幽碧的清冽,能使急促的呼吸渐趋平静,让生命轻松地演奏着苦与甘、涩与香的快乐和弦,让那股淡淡的茶韵在唇齿间浸渍,让茶香在血液中流淌。于是人们便有了在喝茶中品味人生的感悟。

    赵朴初先生曾有一首诗云:“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千百偈,不如喝茶去。”可见品茗讲究的终是一种境界,在静穆中体味茶禅一理的奥妙。

    茶是汲天地间精华而孕育的灵物,小小的叶片经过风侵霜打、雨浸雪压,饮上一杯,能涤去风尘中的苦闷。滤出生命中的清纯,出去岁月的荒芜,把焦躁的心填满一个积极乐观的愿望。

    喝茶未必每个人都品味出龙井、毛尖、碧螺春的真味,但即便是粗糙苦涩的大碗茶,喝着它,心灵依然会舒展。“此心安处即故乡”,独坐茶馆,更能悟出其中真谛。心静,闹市也如桃源;心躁,田园也是闹市。生命是过程,独坐茶楼,便是过程中的一种感怀、回忆与沉思。人生中的忧郁和伤感、压抑和渴望、思想和诗,都在于杯与盏的感悟中落定。 

    人间四月的天究竟是怎样的景观,让我为你沏一壶碧绿的清茶,和你静坐窗前,侧耳聆听,屏息凝神观瞧。四月呵,在我今夜清幽的心中,该是一天一变,一天一新,坐拥阳光明媚,坐拥雾雨连天。独坐茶馆,起身时,这世界已与来时不同。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