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4年4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畅想《三月茶歌》的新旋律

本报实习记者 张霖

    3月30日,北京马连道又将迎来每年一度的茶叶节,当艺术家关牧村演唱的《三月茶歌》再次播放时,把茶叶节气氛提前搅热,再次听到熟悉的歌,我感到了歌声里带给人们的励志、向上新旋律。

    春天让我们有很多畅想,春茶在北京上市的这几天,我看见印度、俄罗斯等国的茶叶品牌陆续在北京四星级以上酒店作秀,日本高端茶也来凑热闹,这些场合里,多数茶叶是欧洲或日本的,面对外企的攻势,中国该如何?

    伴随着《三月茶歌》,艺术家关牧村近期也表示,她要为中国茶叶融入新艺术元素和新舞台的热情,她开始思考茶商由散装批发向品牌、商标、技术的多项国际标准的规划,如何在海外的茶饮市场脱颖而出。

    我认为中国饮茶史上,名人典故、寓言故事太多了,不需要外国茶靠明星、酒店、高端场合的思路。

    具体说来,中国茶要向外国茶那样大规模出海,到中国来同我们本土茶斗法,首先要建立具有内涵、品质、引导时尚的名牌。中国茶要到海外,还需要通过推动吸引投资的方式,建成福建、安徽、云南等几大茶基地为代表的产业带,形成一系列新经济链,打造茶具、服装、家具等衍生品研发配套在基地中心的文化氛围、不断推出吸引眼球的亮点、激发消费热情。

    我认为,我国几大著名茶楼、茶馆带出很多文化名人,吸引这些品牌到茶叶生产基地发展的考虑,生产基地还应优化茶叶产销路线,打造有拉动特色的传统名茶旅游城镇,规范茶叶批发、行业引导、商标权。同时,在当地政府领导下,行业应将加快茶会所建设,巩固几大产茶省作为全球名茶展台、批发、传播的舞台。

    同时,为把福建、安徽、云南等几个大省茶叶产区建设成引导茶叶发展的几大中心城镇,打造新茶发布、老茶收藏、名茶交流,树立我国作为全球茶叶中心形象,当地政府还需要依托农业大学茶相关专业毕业生的人才资源,像台湾茶一样增强系列品种的开发能力,把消费市场合理细分,积极培育各类专业性的开发、质检、信息等服务机构,营造行业领导中心。

    春天给人美好的感觉,我再次听到《三月茶歌》,没有音乐天赋的我,看到中国茶现状,畅想《三月茶歌》出海时的新旋律,茶是中国的文化,早应该登陆海外舞台了。愿未来几年,全球有上亿人把中国茶作为首选的饮品。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