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4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政府关怀导致的发展障碍

中国资深战略营销专家 张心忠

    在儒家思想影响中国的2000多年来,政府公务员一直被称为“父母官”,既然政府官员是被定义为百姓的父母了,那么关心和关怀民生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了。改革开放政策发展了中国的城市经济,而广大的农村却依然落后甚至贫困,解决农村经济的落后问题是目前中国各级政府的要务之一,茶叶是农业产业中最为突出的经济作物,大力发展茶叶便成为各个茶区政府官员们趋之若鹜的事情,这也是“父母官”关心民生最重要的体现。关心和关怀没什么不好,可是把关心和关怀演变成“包办”或直接“指挥”就错了,那就是把政府“有形之手”用在了茶叶市场经济的无形之中了。

    近年来,我一直关注中国茶叶的发展,每年都会深入重要茶叶产区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发现政府确实有“包办”和“直接指挥”的嫌疑。一是政府出面组织规模化茶叶种植,号召要“打造万亩茶园”、“打造生态茶园”、“打造有机茶园”、“打造旅游观光茶园”,各种概念层出不穷,不光是毁林种茶破坏生态,更重要的是不考虑市场接受度的盲目发展必然会导致茶贱伤农;二是政府出面带领企业到经济发达地区去进行商业活动,什么“上海XX茶叶风暴”、“北京XX茶叶风暴”、“深圳XX茶叶风暴”等等,更有甚者有地方政府主要领导走秀般在茶叶市场叫卖茶叶,政府俨然已经成为了行业协会或者企业联盟组织了;三是各地政府为了支持茶叶产业发展,直接命令下属各级机关和相关组织大肆购买消费政府所扶持的茶企产品,导致市场的虚假繁荣和权利寻租有机可趁;四是政府“拉郎配”式的进行产业整合,由政府出面把本地几个企业撮合在一起,成立所谓的“XX茶叶集团”、“XX品牌茶叶联盟”,表面上看是对行业进行了资源整合,实质上是把一些投机企业聚集到一个圈子里来进行投机联盟;五是滥用名茶商标,由政府成立的国有公司把地方名茶进行商标注册,再把商标授权本地茶企集体使用,号称是“公共品牌”,甚至把地理标识和名茶商标进行捆绑授权,这种做法无疑是违反品牌管理和品牌建设的基本逻辑的。

    政府关怀从好的出发点出发,到达的却是阻碍了行业的自由发展。由于政府的关怀和关心,培养了茶企和茶农的依赖思想,本应该向市场要发展的企业却每天去找市长、县长要发展,一有困难就去找政府,结果茶叶行业就成为了政府的“拖油瓶”。依赖政府来发展的行业就不是市场经济,也不可能得到健康发展。李克强总理上任伊始就大声喊话“要把政府有形之手收起来,让市场无形之手产生作用”,我想各地茶区政府领导和茶企领袖们应该把总理的话听进去,还茶叶行业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只有相对自由的市场经济行为,才能孕育出真正的茶叶品牌和集团企业。

    政府不能成为市场经济的一堵墙,而应该成为市场经济的一片光,茶叶行业更需要市场经济的光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