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3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调研结果显示:棉纺企业经营困境重重
大型企业产业转移意向增强

    2014年2月中旬到3月中旬,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派出39人次、组成10个调研组,分别走访了山东(枣庄、济宁、滨州)、河南(许昌、商丘、开封、尉氏、新乡、鹤壁、安阳)、江苏(无锡、常州、南通)、浙江(萧山、金华)、广东(新塘、均安)、湖北(潜江、荆州、枣阳、襄阳)等6省21个地区的棉纺织企业,重点了解春节后棉纺织企业生产运行、国储棉竞拍及使用、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产业转移等情况,尤其是大型棉纺织企业和以生产纯棉中低支纱为主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调研结果显示,棉纺企业经营困境重重,大型企业产业转移意向增强。

    调查中发现,棉纺织企业现阶段的生产经营压力主要来自四个方面:首先,受进口纱冲击大。调研证实,以生产32支的纯棉普梳产品为主的地区,在国内外棉价差较大的情况下,受到进口纱线冲击较大,约三成的企业有稳定客户,情况较好,大部分企业订单压力较大。有的企业已经或开始转向生产混纺类产品,也有的企业由于市场原因今年又不得不回归生产纯棉纱线。

    其次,招工困难,劳动力短缺。调研证实,上述地区普遍反映招工困难,劳动力短缺,工人平均年龄偏大。主要原因是青年工人不愿意上夜班,即使待遇略高于其他行业,还是不愿意从事纺织生产。走访中发现许多纺织企业员工年龄普遍在40岁以上,员工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上的比比皆是。另外,开工率普遍不高。由于进口纱冲击、下游市场萎缩及工人短缺等原因,春节后,上述地区的中小企业普遍开工率不高,超过一半的企业开工率在65%左右,只有部分规模较大的企业开工率超过80%。为节约成本,采取三班两运转的企业明显增多。由于销售不畅,也有企业为撑门面,勉强开台,许多企业反映景气度不如上年。

    当然,在技改投入方面也是困难重重。经济实力不同的企业,设备先进程度也有不同。走访中发现,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除少数企业有投资的意向外,大部分企业表现出对市场后期信心不足,无意投资。主要情况是:有投资意向的企业,以设备升级改造为主,或为保证其产品质量及稳定的订单,并对后市较为乐观,或为避开进口纱线冲击,以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个别国营老企业受体制影响设备非常落后,部分还是60年代的落后设备,且还在使用普通络筒设备,希望投资改造,但无资金;无投资意向的企业中,有的涉足房地产、酒店等其他行业,有的表示只能维持现状,期待下半年市场、政策有所转变。

    一些大型棉纺织企业春节后运行状况总体平稳,春节后能尽快恢复生产,开工率基本都在80%以上,企业订单状况相对饱满,订单向大企业集中现象在今年一季度更为明显。而一些中小企业的情况就没有那么乐观了。这些中小企业春节后开工较迟,放假达40—50天的不在少数,以生产纯棉中低支纱为主的企业经营状况较往年更为恶化。受棉价差的影响,生产的常规产品饱受印巴纱冲击,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企业订单量锐减,恢复生产的企业开工率也比较低。

    通过棉花小组座谈会了解到,大型企业对产业转移的关注度大大高于往年,因现行的棉花政策及巨大的国储库存需要逐年消化,而且因不断上升的各项成本、税赋及资金压力,许多有实力的企业都在走出去或者筹划走出去,目光多瞄准成本较为低廉的东南亚国家。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