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4年3月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村金融需求呈现新趋向

□ 杨青坪 袁伟雄 刘 莉

 

金融需求的新特征

    非农产业需求与发展性需求趋旺。农村经济市场化、产业化趋势明显,出现了以商贸、加工、运输等为主的非农产业融资需求。部分农村经济主体实力逐步壮大,生产经营或投资、购建房等发展性需求成为主导。

    信贷需求呈现大额化与长期化。农村道路、住房改造、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大型农业新型机械设备购置等成为需求主流,特色农业及农业龙头企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显著增加,加上种养大户和新型经济组织的出现,使信贷需求出现大额化与长期化特点。

    金融服务需求趋向多元化。在金融产品需求上,由过去单一的存款、贷款需求转变为对结算、汇兑、金融咨询、保险、信托、租赁、投资理财、信用卡、有价证券买卖等多样化需求。在金融服务主体上,除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还倚重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非正规金融组织。

制约金融支持的主要因素

    一是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自身实力不强。如农村专业合作社有效抵押资产不足,与会员之间利益关系脆弱,一旦遭遇风险损失,流动资金往往被转移等。

    二是集体土地抵押权缺失。《物权法》规定集体土地所有权,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允许设定抵押,乡镇、乡村企业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单独抵押,农村宅基地上房产不能抵押。

    这些规定造成大多数涉农小企业、规模化租赁经营的种养大户及农户申请经营性贷款时普遍缺乏抵押物。

    三是农业风险分担机制缺失。商业保险公司难以承受农业保险的巨大风险和高额赔付,使农业保险增长缓慢。

    四是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不完善。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是总分行制的“大银行”体制,使得基层农村金融机构在信贷营销上缺乏自主权。邮政储蓄银行存贷比较低,一大笔资金流出农村。

    五是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较差。部分农民信用意识淡薄,诚信建设有待加强,加上小企业没有建立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银行难以掌握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农村企业逃债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都制约了金融服务的发展。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