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4年1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唐太宗的书法老师——虞世南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唐初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世称“虞永兴”“虞秘监”。
虞世南 楷书《孔子庙堂碑》 孔子庙堂碑,唐虞世南撰文并书写。碑文记载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以及修缮孔庙之事。此碑用笔含蓄,结体萧散,敦厚儒雅,是楷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虞世南的一生经历了南朝陈、隋以及唐三个朝代。他早年跟随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学习书法,深得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法真髓。唐太宗非常喜爱虞世南的书法,并经常临写。相传有一天,唐太宗正在写“戬”字,但“戈”字还没有写好,正好虞世南觐见。唐太宗一直觉得楷书的“钩”是一个很难的笔画,尤其这个“戈”字的钩总也写不好,于是趁此机会请教虞世南。虞世南边讲解,边提笔在纸上补写了一个“戈”旁。唐太宗将两人合写的“戬”字给魏徵看,说:“朕近来在学习世南的字,爱卿看看朕学得怎样?” 魏徵看后惊讶道:“皇上这‘戈’字写得太逼真了,简直就像出自虞世南之手!”唐太宗听了暗自惭愧——这说明自己的字比虞世南还差得远呢。

    虞世南不仅书法精妙,而且文采纵横,留下了很多优美的诗篇,还编了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类书《北堂书钞》,为保存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为人节俭,为官正直,太宗非常欣赏虞世南的学问和品行,并盛赞虞世南为“五绝”之臣:“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这五样,有一样在身,就足以成为一代名臣了,而虞世南一人身怀五绝,真是罕见的人才呀!”虞世南死后,唐太宗痛哭流涕道:“虞世南和朕如同一体,朕每有一点小错误,他都敢于犯颜直谏。而今世南亡故,朝廷上下,再没有谁可以取代了!”后来唐太宗作了一首述古兴亡的诗篇,搁笔后展卷叹道:“钟子期死了,伯牙就不复鼓琴,因为没有知音了。世南去了,朕此诗给谁看呢!”说完就令大臣褚遂良将诗文拿到虞世南灵位前焚烧掉了。

    《蝉》

    [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原 典】

    古人认为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故常以蝉作为高洁的象征。这首诗正是作者为官做人立场的诗意表达,即:一个人的声名远播靠的是学问的深厚、品行的高洁,而不是倚仗权势、阿谀谄媚等手段。

    【书史典故】

    “书以人贵”

    中国的书学传统里有一句话叫“书以人贵”,意思是说,同样的书法,若是出自一个备受瞩目的人之手,也就更加受人瞩目了。这个“贵”,有可能是因为作者的地位很高,也可能是因为作者的才学、品格很高。当然,后者才是人们真正看重的。读了虞世南的诗句,再欣赏他精妙的书法,你会不会更加喜爱他的书法呢?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