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茅台镇中小酒厂生死劫


 

    2013年岁末的茅台镇,最低气温逼近零摄氏度、寒风凛冽,但让这个中国酱香型白酒主产区更为寒冷的,是2013年白酒行情的糟糕境况。

    贵州仁怀,这个酱香型白酒的主产区,正遭遇一波前所未有的停产风潮。曾经的意气风发,变成了阵阵叹息:酒卖不出去了。以“中国酒都”闻名的仁怀,何去何从?

    大树底下难乘凉

    “在茅台镇工作了好几年,这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情形。” 茅台镇一家小规模酒厂的负责人陈中(化名)透露,2013年,他所在的酒厂销售同比下滑了80%。

    2013年,宏观经济下行、三公消费限制;而此前茅台镇、四川宜宾等多个白酒产区急剧扩张,多重因素叠加之下,几乎所有酒厂都提及:今年基酒卖不动了。

    曾对仁怀白酒产业做过系统研究的白酒营销专家舒国华表示,仁怀白酒产业面临着“两高两低”的短板。“如按照传统大曲酱香型白酒的工艺生产,生产成本高,导致其零售价也会很高。”舒国华表示,与此同时,当地酒厂规模小、品牌力也小。在今年高端白酒受打压的背景下,这些酒企首当其冲。

    但原因并不简单。“茅台镇的酒厂一般都是将基酒卖出去,回笼资金再生产,但今年基酒卖不出去,很多小酒厂的资金链就都断了。”在家族经营着小酒厂的汪涛(化名)眼中,茅台镇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小企业,其生产链条实际上异常脆弱。

    而在关注贵州白酒产业多年的贵州白酒专家万兴贵看来,根本原因在商业模式上。“茅台镇的中小酒厂并不善于做营销,以前都是以出售基酒或做贴牌为主,没有自己做品牌营销。”在这样一种产业现状下,仁怀中小白酒企业很有可能成为这轮行业调整首批出局者。

    “挂靠”模式清算隐忧

    此波停产潮,也让过去“黄金十年”潜藏在仁怀众多中小企业背后的隐忧开始显露。

    国家发改委2011年修订过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显示,白酒和此前五年一样仍属限制产业,新建白酒生产线被禁止。正因此,各地由质监部门核发的白酒生产许可证已停办多年。

    据仁怀酒发局提供的数据,至2013年12月,全市共有注册生产销售白酒企业1497户,其中白酒销售企业1169户,生产企业328户,有白酒生产许可证企业291户。这意味着在注册的生产企业中有37家是没有生产许可证的。

    事实上,没有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或远非这个数字。

    一位曾对茅台镇的酒厂做过系统摸底的行业人士称,其统计发现,仁怀包括仅有几口窖池的小作坊在内的大大小小的生产企业超过1400家。

    为规避这种风险,仁怀特别是茅台镇的小酒厂用了一个曲线救国的方式——挂靠,以摆脱“无证生产”的尾巴。

    不过相关规定显示,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得出租、出借或以其他形式转让许可证证书和生产许可证标志。

    “这轮行业调整后,仁怀很多中小酒企可能要被清理掉。”舒国华认为,现在仁怀也确实需清理一些不规范的企业。“市场行情上行时,大家一哄而上进入仁怀,当地土地承受不了那么多企业进入。”

    对于仁怀而言,整合、提升当地数量庞大的中小酒企的竞争力一直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事实上,当地政府也一直希望通过整合这些白酒企业,“政府希望重量级的企业整合当地中小酒厂,但大企业进入很少会单纯选择1+1+1的做法。”万兴贵表示,靠一个企业把当地的资源优势整合起来形成拳头,目前在中国的区域经济鲜见成功案例。

    而在仁怀酒发局看来,大企业这种担忧源自风险共担机制没有形成,大企业在风险转移工作未做好之前,不敢贸然整合其他企业,就怕生产经营工作中出现意外,“惹火烧身”。

    仁怀酒发局进一步表示,制约仁怀白酒产业整合工作进行还有另外两大难点,“第一是企业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不同企业在整合中利益谈判很难形成双方都可接受的条件;第二是部分企业没有现代企业意识。”

    “要活的让它活”

    尽管如此,仁怀依然在积极谋求当地酒企间的整合。仁怀酒发局透露,仁怀酱香酒酒业有限公司已于去年3月挂牌运营,去年10月,“仁怀酱香酒”商标获得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证书。

    上述熟悉该项目的人士表示,整合进仁怀酱香酒酒业有限公司的中小企业,将获得“仁怀酱香酒”商标的使用授权。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3月份,仁怀市又启动新一轮产业规范整合。据《仁怀市白酒产业集中规范整合工作方案》(仁府发〔2013〕9号),鼓励年产量1000千升以上的企业参与整合。

    按照仁怀酒发局的说法,该整合的目标是要做到仁怀市白酒生产企业持有生产许可证率、年产大曲酱香白酒1000千升以上的企业以及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都要达100%。

    这样的整合目标,无疑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整合是对的,但具体要看标准是什么。”仁怀市茂强酒业的相关人士表示。如按照《方案》的标准,这家目前产能不足千吨的酒厂同样属被整合的对象。“这种整合我们不太愿意,我们一定要做自己的品牌,且要做少而精的产品。”该人士表示。

    “政府想整合当地的中小企业,但白酒业是充分竞争的行业,其中涉及企业和政府间利益的分配,发力整合不像一些垄断性行业那么简单。”和君咨询集团副总裁、酒水事业部总经理林枫认为,对仁怀中小企业的整合要利用现在产业调整周期所带来的机会。

    “2014年酒企或将普遍进入出厂价下调的阶段,毛利率的下调将取代收入成为影响业绩的主要因素,白酒类公司将迎来业绩最差的时期。”东方证券最新研报称,未来,一线酒企的定位调整将挤压二线酒企的生存空间,二线酒企也面临在中高端市场展开竞争或向下调整产品结构的选择。

    在资深白酒业人士白玉峰看来,对仁怀的骨干企业政府要扶持,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更应该利用市场杠杆来调节。“要活的让它活,要死的让它死。”

(黄丽嫦)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