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们带着“英雄崇拜”情结前往江苏南京江宁区供销合作社采访。
想当年,朔风凛冽,雪压红梅。南京地区供销合作社系统被要求按照“靓女先嫁”模式改制。结果,市社仅仅剩下占原资产九分之一的“非靓女”企业的不良资产等待“歇业”处理。但是,江宁区供销合作社敢于硬着头皮顶住,即使陷于最困难的时期,也是咬牙渡难关、奋力护资产,没卖掉、没解散一个基层社,保持了完整的经营组织管理体系。在全南京地区仅此一家,在全国系统也为数不多!这还不是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的“英雄”吗?
看今天,春风浩荡,旌旗猎猎。江宁区供销合作社现拥有12个基层社。12个基层社中,资产市值超2亿元的有1个,资产市值超1亿元的有2个,资产市值超8000万元的有5个。有4个基层社先后获得全国供销系统“百强基层社”称号,其中有2个获得了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标杆基层社”称号。江宁区社连续多年获得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系统 “十强县级供销合作社”称号,连续多年荣获南京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特等奖”;2008年被人事部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授予“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00年以来先后有7位同志分别获得市以上政府或系统劳动模范荣誉,其中区社理事会主任耿传明于2012年被评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劳动模范。这是一个响当当的“英雄团队”!
坊间诗云:“守冬一枝梅,攻春万树花。”正是他们的写照。
坚守阵地,“藏于九地之下”
江宁区社人不会忘记,1997年,区社系统各种负债超过2亿元,经营亏损突破1000万元,各种矛盾激化,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在这严峻时刻,区社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他们审时度势,紧紧抓住供销合作社经济滑坡的关键症结所在,提出了全方位调整改革的构想。
首先,他们果断在系统内近千个零售柜组全面推行“抽资承包”经营责任制,增强了企业的经营活力,迅速扭亏增盈。其次,不断消化企业的历史包袱。1998年,他们开始通过鼓励员工购买企业小门店自主经营、提前退休等多种方式,使全系统分流员工近2000人。他们坚持依法办事,循序渐进,平稳实施,从未造成职工群聚上访的事件。他们用多种途径筹来的资金偿还债务,甩掉了债务等包袱,全系统得以轻装疾进。再次,在全区系统推行产权制度和运营机制的改革,对区社下属公司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从根本上消除了阻碍发展的体制和机制的各种弊端。至2003年,他们完成商品销售10.5亿元,在改革中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但他们并没满足;在市社的具体指导下,精心谋划,志存高远,积蓄能量去冲击更新更大的目标。
攻城拔寨,“动于九天之上”
——“敌”进我进,舍一得十。他们转变观念,视政府拆迁为机遇,主动协调,积极争取资金补偿、土地补偿以及房屋复建的优惠政策。既支持政府的城镇建设,又切实维护供销合作社的合法权益,取得双赢效果。几年来,在政府拆迁过程中,基层社把争取的资金和置换来的土地,自建或与开发商合作建造的营业用房有2.5万平方米,建成一批崭新的经营网点,提升了基层社的资产价值。他们还充分利用基层社的原有场地和陈旧网点,结合小城镇建设改造,广泛寻求合作,与开发商联合开发、新建较高档次的营业用房2万多平方米。近年来通过“小舍”而“大得”的阵地——资产项目有:东山中心社秦淮商城综合楼、谷里中心社办公综合楼、谷里中心社东善桥综合楼、谷里中心社东善供销大厦、汤山中心社为农服务中心综合楼、湖熟中心社周岗老街改造综合楼、铜井商场扩建工程等。江宁区社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发展壮大”的含义。
——主动出击,剑指云开。他们改革创新,主动出击,不断完善为农服务体系建设。自2006年江宁区被确定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试点区后,全区各基层社完成了392个农家店的改造任务。区社被授予“南京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自2004年起,他们已在全区建成为农服务社132个。这种为农服务新载体受到农村居民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他们在全区建成了蔬菜、棉花、蜂蜜、禽业等32个专业合作社,还组织培训农民经纪人1320人。横溪中心供销合作社于2009年牵头组建了横溪街道资金专业合作社,积极为区域内农民发展农产品生产提供资金支持。几年来,向入社社员循环投放互助金4800万元,惠及农民 540户,受到农民群众和地方政府的高度评价。
——“无中生有”,挥旗成阵。他们看准市场空间,鼓励基层社经营者、职工与企业联手发展实体,开拓经营,为系统开辟新型阵地。2007年,江宁中心社由企业、经营者、职工共同投资组建了“南京怡华金属回收有限公司”,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模式运营,经营效益一年上一个新台阶,曾一年向国家上缴各种税费达1500多万元。2011年起投资9000万元,征用土地35亩,建成了年吞吐30万吨废钢的加工销售基地。2012年,该公司实现年销售6.5亿元,利润160万元。公司使用供销合作社的资产、资金,严格按照市场价格支付租金和利息。2007年以来共支付给中心社租金、利息近400万元,效益分红近100万元,并为基层社解决了15名职工的就业,培养了一批业务经营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队伍,为基层社发展拓宽了阵地,增添了活力、增强了后劲。
——多网纵横,稳步推进。他们坚持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区直属龙头公司的作用,在基层社大力推进生产资料、日用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烟花爆竹、非处方药品六大连锁经营网络建设,不断完善基层社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目前,12个基层社拥有各类经营网点391个,其中生活资料网点230个、农业生产资料网点85个、农副产品收购网点13个、再生资源收购网点20个、烟花爆竹网点31个、非处方药品网点12个;投资建办市场1个,投资建办加工、销售等其它企业1个。目前,每个基层社都有800平方米以上的中小型商场、超市一个乃至多个,增强了实力,提升了供销合作社的整体形象。
当前,江宁区供销合作社阵地坚固、兵精粮足,但他们并不满足,更不愿就此驻足。他们念念不忘拓展经营、强农富社。他们打算再建成一至二个全市领先、全省一流的新兴产业基地;打算精心打造全国样板基层供销合作社,力争培育出4个全国“双百强”基层社,成为全省基层社建设示范区;打算把他们的岗山超市打造成行业龙头;打算把他们的为农服务社建设成为全市、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样板区;打算大力探索发展现代服务业,再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人们相信,这个在困境中能够“坚守阵地”、在顺境中能够“攻城拔寨”的英雄集体,在开辟未来的征程中,一定会再现他们的英雄本色,用新的业绩去丰富他们多姿多彩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