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12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毛泽东是共产党办合作社的开创者
——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
□ 傅德宝

 

    他和刘少奇、李立三等同志创办了中国共产党办的第一个合作社——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他在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期间,开办了合作社课程,培养了一大批办合作社的骨干力量;

    他亲自到农村调查研究,并总结了包括长冈乡、才溪乡和延安南区合作社的典型经验,大大地推动了合作社事业的发展;

    他在1943年高干会议上提出了完整系统的合作社思想,极大丰富了马列主义合作制理论;

    他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合作社的性质、组织范围和对地位作用的科学定位;

    在新中国建立后一段时间由于“左”的思想,合作社走了弯路,实行了国合合并,是他亲自指导拨乱反正又恢复了供销合作社系统;

    他和其他中央负责同志一起多次亲临供销合作社召开的会议并接见代表,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干部职工做好合作社的积极性。

    他,就是毛泽东!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第一个合作社的创办人之一。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为纪念这位伟人,现就他在各个历史时期,对合作社事业的关心和重视情况及其思想特点简述如下:

    大革命时期

    1921年12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派毛泽东两次到江西省萍乡市安源路矿开展工人运动,指派刘少奇组织大罢工,动员工人加入合作社,同时指派易礼容、毛泽民协助办合作社。经过大家努力,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有力地支持了罢工运动,维护了工人利益。中国共产党于1922年7月召开的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附加决议案中指出:工人消费合作社是工人利益自卫的组织,共产党须注意和活动此组织。同年7月由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同志一起领导创办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合作社——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李立三、易礼容、毛泽民先后任合作社总经理,合作社办得很有生气,对工人运动起到积极作用。至1925年9月,安源路矿工人运动被镇压,合作社10万元的商品财产被洗劫一空,合作社被迫停业。

    1926年10月25日,毛泽东以“润之”名字在《向导》周报发表《浙江农民的痛苦及其反抗运动》一文,反映浙江一带农民反抗地主劣绅压迫的情况,特别提到当地农民利用成立合作社作为斗争的一种手段。1927年他在领导农民运动中,在湖南作了32天的考察工作,并于3月写出有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列举了农协领导农民办的14件大事,其中合作社是第13件大事。《报告》说合作社特别是消费、贩卖、信用三种合作社确实是农民所需要的,假如有适当的指导,合作社运动可以随农会的发展而发展到各地。毛泽东号召全苏区几千个乡都来学习长冈乡和才溪乡创办合作社的经验,把群众生产、生活组织好,发展经济,使其成为争取全中国胜利的坚强的前进阵地。

    毛泽东曾两次担任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培训农民运动骨干,合作社内容列为课程之一。1926年在广东第6期讲习班,参加的学员最多,有来自20个省的327名学员,都是由共产党人授课。于树德讲授“农民合作概论”一课,主要是讲办合作社的意义、目的和具体实施办法,为各地培训了大批办合作社的骨干力量。1927年3月,在湖北武昌创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也安排了合作社课程,培养合作社人才,有力地推动了农民运动的兴起,也推动了合作社工作的发展,明确合作社是农民运动的组成部分,所以各地革命政权都很重视合作社工作,并发挥合作社在农民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土地革命时期

    毛泽东领导红军创建了革命根据地,为争取战争的胜利,非常重视经济工作。合作社是整个经济工作的组成部分,是革命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毛泽东十分重视合作社,有很多很好的精辟论述,使苏区合作社有了很大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1933年8月,中央苏区召开17个县经济大会,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强调发展苏区合作社的重要性。在讲到经济建设中心问题时,他列举了4项工作,即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工业生产、发展对外贸易与合作社,可见合作社之重要。合作社成为全苏区经济工作方面的巨大力量,从此发展很快。1933年8月,江西、福建两省17个县统计有各种合作社1432个。毛泽东强调发展合作社的原则和方法必须坚持自愿原则,做到群众自愿,要多宣传教育、少强迫命令,并要求各级政府利用群众组织的作用,推动合作社的发展。

    毛泽东亲自调查研究,表彰先进合作社。1933年写的《长冈乡调查》中,第9个问题就是合作社工作,表彰这个乡的消费合作社,并号召每个区都要学习长冈乡消费合作社的经验。他引用群众的说法说“合作社第一好”。长冈乡的合作社组织了全乡群众的经济生活,经济上的组织性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它成为全苏区第一个光荣的模范合作社。

    抗日战争时期

    随着抗日根据地的扩大,合作社有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这时,毛泽东的合作社思想和理论更加完善、成熟、系统了。

    1942年,党中央举行了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毛泽东作了《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提出了财经工作“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会上高度评价了他亲自树立的一面红旗——南区合作社的创造性和为人民谋利的精神,热情赞扬并总结了他们的经验。他指出,南区合作社“照顾了南区人民经济利益的各个方面,成为南区人民的经济中心,是真正被群众所拥护的合作社模范”。“南区合作社的道路就是边区合作社事业的道路,发展南区合作社式的运动,就是发展边区人民经济的重要工作之一。”会上总结了南区合作社的4条基本经验,即打破教条主义、打破形式主义、沟通政府与人民经济的桥梁作用、根据人民意见改善合作社的组织形式。这4个特点,就是根据人民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生活的特点而产生的。

    高干会议结束时,举行了隆重的授奖仪式,南区合作社是三个先进单位之一,南区社主任刘建章是22位经济建设英雄之一,受到毛泽东和党中央的奖励。毛泽东在赠给刘建章的奖旗上亲笔题词:“合作社的模范,书赠刘建章同志,毛泽东。”

    1943年10月,毛泽东在《论合作社》一文中说:今年边区发展生产上又来了一个革命,这就是用合作社方式,把劳动力组织起来,发动了群众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劳动效率,大大发展了生产。“合作社性质就是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与国民党的根本区别,也是共产党革命的出发点和归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从群众出发,而又以群众为归宿,那就什么都好办。”同年11月,他在《组织起来》一文中指出:“目前我们在经济上组织群众的最重要形式,就是合作社,克服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唯一办法,就是集体化,依据列宁所说就是通过合作社。”

    1943年11月26日至12月16日,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在延安举行,共有220多位英雄参加会议。南区合作社主任刘建章作为英雄荣幸地参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模范英雄盛会,并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作为毛泽东和党中央的贵宾,被请到杨家岭大礼堂受到热情款待。

    1944年7月陕甘宁边区召开合作社联席会议,毛泽东兴致勃勃地来到杨家岭大礼堂会场,他对边区合作社事业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对现场的模范合作社代表大加赞扬。他在会上总结说:“每一个模范合作社都是一本活的教科书。合作社是为什么人办的?是为广大群众办的;合作社的业务主要有十项:工业、农业、运输、畜牧、供销、卫生、信用、教育、植树、公益;通过合作社把边区人民组织起来;合作社的性质,就是统一战线性质。合作社处于什么地位?合作社事业很重要,边区任何经济、文化事业都必须通过合作社才能完成,做政府工作、党务工作的同志都要认识它的重要性。”

    毛泽东两次亲临南区社视察。1946年正月初七,南区合作社主任刘建章带着一支秧歌队到王家坪给毛泽东主席拜年,主席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说元宵节要去看望同志们。元宵节那天上午,毛泽东和他的大儿子毛岸英一起到了南区合作社,刘建章陪着毛主席走进南区社会议室——一座窑洞。当主席怀着极大兴趣观看挂在墙上的奖状、奖旗和各种图表,看到合作社职业学校学习成绩表和南区社办职业学校情况时,他一边点头,一边询问办学情况,并说,群众在经济上翻了身,就要求在文化上翻身。之后,他还视察了营业部,同营业员们亲切交谈。

    这年夏天,毛泽东在百忙中又来南区社职业学校视察,和同学们促膝交谈,并让警卫员拿来饼干分给同志们吃。在谈话中,他对学校的工作提出了许多希望,谆谆教导同学们学好本领,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新中国建立前夕,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组织生产的、消费的和信用的合作社和中央、省、市、县、区的合作社领导机关。这种合作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在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政权管理之下的劳动人民群众的集体经济组织。单有国营经济而没有合作社经济,我们就不可能领导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逐步地走向集体化,就不可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将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就不可能巩固无产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权。”

    按照毛泽东的讲话精神,1949年11月成立了中央合作事业管理局,1950年7月从政府序列中分离出来成立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领导全国的合作社事业。各省也相继成立了省、市、县、区的联合社。这样,从上到下建立了一个独立系统,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组织网络,为恢复国民经济、促进农业生产合作化、支持农业生产、促进城乡物资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1955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对《彰武县第三区组织会计网》一文加的按语指出:由生产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的会计组成会计互助网,是提高会计文化技术的好办法;在《供销合作社和农业生产合作社订立结合合同》一文按语中指出:这一篇文章写得不坏,供销合作社和农业生产合作社,订立结合合同一事,应普遍推行。这是浙江省平湖县新仓供销合作社与生产合作社订立结合合同的经验。这段时间毛泽东还听取过供销合作总社的工作汇报。

    1961年4月25日,毛泽东写信给邓小平,要他对包括恢复供销合作社在内的问题进行调查。5月9日将胡乔木的调查报告、5月13日将邓小平和彭真的调查报告、5月15日将李井泉的调查报告、5月29日将胡耀邦的调查报告批发各中央局、省、市、自治区党委参考。胡耀邦《农村商业要办活一点》的报告受到主席赞扬,认为很好。

    同年6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进商业工作若干规定(试行草案)》提出,恢复供销合作社使农村商业更好地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1962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文指出: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自7月1日起同商业部分开办公,从上到下恢复了全国的供销合作社系统。供销合作社认真贯彻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做了大量工作,起了重要作用,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肯定和支持。

    关心供销合作社工作

    毛主席和中央负责同志对供销合作社事业很重视、很关怀,对具体工作也很支持关心。

    1955年4月6日,供销合作社在中南海瀛台举办向中央领导同志汇报的支农成果展览,许多中央领导同志都去参观了,毛主席在程子华陪同下参观,并在“双轮双铧犁”前合影留念。

    1956年7月2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接见全国供销合作社第一次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代表,并合影留念。

    1965年2月22日,毛主席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接见全国集中产棉区第四次棉花工作会议代表并合影留念。

    1965年8月17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负责同志接见全国供销合作社计划会议代表并合影留念。

    1965年8月,毛泽东、朱德会见阿尔巴尼亚消费合作社来华代表团并与团长合影留念。

    毛泽东和刘少奇、李立三等同志创办了中国共产党办的第一个合作社——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他在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期间,开办了合作社课程,请于树德讲解合作社的有关问题,培养了一大批办合作社的骨干力量,有力地推动了广大农村合作社的发展;他亲自到农村调查研究,并总结了包括长冈乡、才溪乡和延安南区合作社的典型经验,大大地推动了合作社事业的发展;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的1943年高干会议上提出了完整系统的合作社思想,极大地丰富了马列主义合作制理论;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合作社的性质、组织范围、地位作用的科学定位,认为合作社是在私有制基础上,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的集体所有制的经济组织,这是合作社的所有的方面定位的基本根据;在新中国建立后一段时间由于“左”的思想,合作社走了弯路,实行了国合合并,是他亲自指导拨乱反正又恢复了供销合作社系统;他和其他中央负责同志多次亲临供销合作社召开的会议并接见代表,极大鼓舞了广大干部职工办好合作社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可以说毛泽东是共产党办合作社的开创者。

    (作者系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离休干部)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