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9岁的赵立军,是山东省平原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苏集农信社的主任。2007年他大学毕业刚到信用社工作时,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毛头小子。经过6年的摸爬滚打,现如今他已成为农信战线上一名懂经营、善管理、业务熟练、能打硬仗的中层干部,去年还当上了主任助理。每当提起这些变化,赵立军不无感触地说:“是农村信用社这座大熔炉锤炼了我,让我学到了很多在大学没有学到的知识。”
刚参加工作那年,赵立军被分配到乡镇上的寇坊分社当客户经理。生活环境十分艰苦,他每天吃大锅菜,冬天晚上屋里的水都结了冰,有时一个月都不能休息。一天傍晚,为了追击一名赖账户,他骑着自行车在刚下过大雪的乡间小路上疾驰,一不小心摔到了沟里。看着身上的伤口,他流下了委屈的眼泪。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他苦恼过、彷徨过、后悔过,甚至觉得天天与农村老百姓打交道太没意思了。
后来,一件事改变了他的看法。
有一次,赵立军到前迟村给大棚黄瓜种植户迟兆国办理贷款证,正好赶上小迟的妻子刚生完孩子住娘家,不能在《共同还款协议书》上签字。为了完备贷款手续,赵立军跟随小迟又跑了七八里路来到了他的岳父家,当面让他的妻子签上了字。看着赵立军热情周到的服务,迟兆国一家人被感动了,临走时说:“我们农民也没啥贵重的东西,就送你一篮子自己种的黄瓜,绿色纯天然,你一定要拿着。”赵立军说啥都不要,无奈,迟兆国只好遗憾地拉着他的手把他送出了老远……
农民的朴实、善良同样感动着赵立军。他说:“我只做了我应该做的事,农民就给了我这样的真情和爱戴,真没想到与农民打交道还能换来这样的快乐。”
此后,更多的感动让赵立军爱上了农村信用社的这份工作,立志扎根基层,干出一番事业来。虽然单位离家只有20里地,他一星期才回家一次,下班时间就学习业务,练习基本功。一年后,他便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联社综合部担任秘书一职。由于工作表现出色,他先后经历了公司业务部、个人业务部、信贷管理部等多个岗位的历练,他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各项荣誉证书有厚厚的一摞。每次投票评比,他总能获得全县第一名。2011年8月,27岁的赵立军当上了联社综合部经理,成为全市最年轻的中层干部。
今年1月,原苏集分社主任因为工作不力被末位淘汰,赵立军临危受命,转任苏集分社主任。面对烂摊子,他没有半句怨言,开展了全面考察,分析排名落后的原因。经过思考,他认识到主要是业务发展缓慢,和农民联系不够。此后他便一头扎进了农村,全辖区45个村,他一口气走访了38个,农民的大棚里、猪舍里、牛栏里都留下了他的脚印。他起早贪黑走村串户搞信用评定,给农户送贷款解难题。
王明村养猪大户侯俊杰要扩大养猪规模,需要增加10万元贷款,一个电话打来,赵立军便立即前去考察。
在侯俊杰的猪舍里,他看到母猪睡的是温床,还安装了采暖炉和监控探头,工作人员在办公室里就能时时刻刻看到母猪和幼仔的一举一动。经调查,赵立军了解到侯俊杰有头脑、会经营、讲信用,很快为其给办理10万元的贷款。侯俊杰高兴地直夸赵主任工作效率高,心里装着老百姓。
捉虎屯村有8户农民养鸡,肉鸡出栏大都在晚上,现金交易既不方便又不安全。赵立军了解情况后,立即帮助这个村在协理员家里安装电话POS机,卖鸡户交易不出村可在POS机上收款、付款、转账,并免收一切手续费,受到养鸡户和广大村民的欢迎。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月后,苏集分社综合排名便由倒数第一的19名上升到第8名,半年后上升到第4名,以后就再也没有出过前三名。有人问赵立军为什么这么“神”,他乐呵呵地说:“我就是把员工当兄弟,把农民当亲人。说到底,是农信这座大熔炉锻炼了我。”
(董业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