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没有乔布斯”,按照中国人的标准,乔布斯很难说是“好人”,更算不上什么君子。乔布斯这人苛刻、不宽容、怪癖,极其不讨人喜欢。如果成为你的同事、成为你的老板,或者生活在你身边,可能会让你觉得很痛苦。
这么一个让人讨厌的乔布斯,却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为什么呢?乔老爷的辉煌,归功于美国文化中的宽容精神。正是因为对个性的宽容、对失败的宽容,才造就了乔布斯,造就了乔布斯式的创新,从而造就了乔布斯式的成功。如果乔布斯生在中国,估计在高中时代或者大学时代就被灭掉了。
面对个性,我们不宽容。面对创新,我们也不宽容。国人嘴上说的是创新,眼中盯的是利益,心里想的是成功。渴求创新带来的大利益,抵触创新伴随的高风险。不宽容的创新环境,有两大特点。
第一,成王败寇。坚信商业成功的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胜利者所做的一切,都显得合情合理。不足之处,也因成功变得灿若桃花。也许流氓起家,也许伪造文凭,这些都没什么。如果不这么做,怎么能够成功呢。既然已经成功,而且没有东窗事发,不正说明他有能力、有魄力、有运气吗?这样的人不成功,还有天理吗?
反观那些失败者,满腹经纶、谦和守礼、勇敢担当、舍己为人。这么做又能怎么样呢?反正他最后失败了,失败一定有失败的缘由,总归是自己活该。
以成败论英雄,用成功的光辉,掩盖曾经的灰暗,甚至把灰暗装扮成璀璨。
往小了说是趋炎附势,希望通过谄媚从成功者那里分得一杯羹。往大了说是缺少宽容精神,只允许成功,不容忍失败。长此以往,劣币驱逐良币,势利商人越来越多,真正的企业家将难以生存。不光诞生不了乔布斯,山寨版的乔布斯也未必能出现。
第二,颠倒因果。成功人士为什么会成功,成功人士想知道,不成功人士更想知道。太看重成功,太关注结果,不知不觉就会牵强附会,把本来很偶然的成功,当做是一种必然。或者归功于神灵保佑、或者归功于祖上积德、或者归功于自己的某些善行。事实上,这种成功根本没有可重复性,同样的行为再做一百次,也不会有相同的结果。成功既然是一种偶然,根本不是因为自己想象的那些原因。
鼓励成功,同时宽容失败。为偶然的成功努力,向必然的失败致敬。看淡结果,宽人严己。这样的氛围,何愁没有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