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重庆市南川区的金佛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这里不仅是旅游胜地,更盛产一种中国独有的方竹笋。从2003年起,南川区供销合作社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当地方竹笋产品品牌混杂、品质良莠不齐的状况,决心把“金佛山”打造成一个著名的农产品商标,为南川的特色、优质农产品开创一条品牌之路。
如今,“金佛山”农产品商标已经是重庆市著名商标,拥有三大类57件570多种农副产品,不仅改变了原来品牌众多、杂乱无章的现象,提升了人们对著名品牌的认知度,更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形成了“块状经济”的局面,为产业化、可持续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南川区社的做法也得到了区政府的认可和支持,南川区分管农业的副区长潘晓成表示,将举全区之力,打造“金佛山”品牌。
商标回归历险记
“南川方竹笋具有‘肉质丰厚、质地嫩脆、细腻化渣、味道鲜美’的独特风味,有机干笋市场价100—200元/斤,鲜笋35元/斤左右,是普通笋竹产品的3—4倍。”南川区方竹笋种植大户贺族刚说。
然而,如此独特又极具竞争力的南川方竹笋却一度因为缺乏品牌意识而险些声誉大跌。
据南川区社副主任刘川介绍,2002年,外省一个毗邻县抢先申报了“中国方竹笋之乡”并获批准,南川区虽然拥有品质更好、产量更多的方竹笋,却白白地丧失了良机。“南川方竹笋”因为没有地理标志证明,常被一些不法商家趁机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把云南、浙江等地的竹笋冒充金佛山方竹笋来卖。“那时候最好的方竹笋最多也只能卖10块钱1斤,销售还显得十分困难。”刘川说。
南川区供销合作社想到了依托金佛山的名气注册商标,然而却发现,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重庆国际生命科技实业总公司就已经抢注了“金佛山”农产品商标。意识到品牌价值重要性的南川区社痛定思痛,决定要将“金佛山”商标拿下。于是,一个集技术攻关、产销结合为一体的社团组织——南川区金佛山方竹笋协会在南川区社的牵头下成立了。
2003年,在多方努力下,协会终于追回了“金佛山”商标的注册资格。然而在申请过程中波澜再起,国家商标局以“金佛山”与“广东省佛山市”的行政区划名称近似为由,将协会提交的5件“金佛山”商标申请全部驳回。无奈之下,南川区社合作与经济发展科科长汪能江亲自写了一封信给国家商标局局长,解释了金佛山在南川区的位置与名气。2008年,在南川区社和金佛山方竹笋协会的不懈努力和国家商标局的支持下, “金佛山”商标终于成功注册。
刘川说:“金佛山是方竹笋的故乡。它代表着生态、环保、健康,寓意着农产品的品质特色与质量安全,是我们对南川区所有农副产品的无限愿景。虽然历尽千辛万苦,但是我们觉得值!”
品牌影响大效益
也许正因为来之不易,所以南川区社对这个商标倍加珍惜,决心充分发挥这一品牌的内涵价值。
南川区社依托南川作为重庆“生态后花园”的定位与金佛山特有的生态地理标志,突出了“金佛山”品牌“生态·健康”的文化内涵。他们要求,凡是使用“金佛山”商标的农产品必须系区内生产加工且具有“生态·健康”的特点;必须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QS认证和《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必须接受协会定期与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如出现违规产品,将取消使用商标资格并处以罚金等。执行至今,从未出现过违规单位。
成立于2006年的南川区柏枝山方竹笋种植专业股份合作社,在严格遵守“金佛山”商标使用规则的同时,对于慕名加入合作社的农民以及自身的社员更加严格审查,对于不遵守规定或者只是跟风而来的农民实行零容忍。虽然至今入社社员不到400户,但却掌握了南川90%的笋竹资源,笋竹销售从未出现过难题。
据刘川介绍,原本销售局限于重庆、云南、贵州的方竹笋现已扩充至全国各大中城市,甚至出口到美国、新加坡和日本,每年出口额就达100多万美元。
以方竹笋为首的“拇指产品”做起来了,其他“四指产品”自然也要跟上。自2008年开始,区社看清形势,开始其他农副产品的囊括计划。蔬菜、水果、畜禽、乳制品等等,5年时间囊括了9大类55种农产品,销售量9.74万吨,销售额3.69亿元。
与此同时,南川区社近几年还挤出资金在进出、路过南川的高速公路上立T型牌,做广告,为“金佛山”品牌进一步借力造势,收到了明显的效果。2009年,“金佛山”被评为“重庆市著名商标”。
南川区水丰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练体介绍说,以前他们使用的是自有商标,在市场上没有什么名气,效应也不好。但在使用南川区社注册的“金佛山”商标后,随着金佛山景区的名声越来越大,在供销合作社的引导和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们开始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与,完全没想到会一炮走红,其销量、效益成倍增值。有一次在重庆市举办的西部农产品交易会上,他们开始准备展卖几天的产品,却在开展一天不到就卖完了,最后只好紧急调货,才满足了消费者的基本需求。他们决定进一步保证产品质量,来维护“金佛山”这个金字招牌。现在合作社主要以蛋鸡养殖为主,长期保持蛋鸡在16万只以上,年产鸡蛋价值2000万元以上。
五指握紧,方能成拳。比起方竹笋独树一帜,所有农副产品全面开花似乎更上一层楼。南川区社看到了这一点,延伸了品牌链,将全区农产品捆绑在一起,形成产业布局区域化、专业集聚规模化,探索和整合以产业、区域为导向的特色农业品牌建设,通过注册集体商标,提升农产品核心竞争力,拉动了更多农民更多行业投入区域发展,锻造了一个特色农产品“块状经济”。
借力打力创佳绩
今年9月,金佛山景区正式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A(5A)风景名胜区,并开始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金佛山”农产品商标则像一支凌霄花,攀援着金佛山风景的名气往上爬,也终于开始名声大噪。借景区之名,创农产品之利,正是南川区社的先见。
重庆市森源野生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皮其中也是这借力打力的受益者。这个企业原本有自主品牌,看到“金佛山”的品牌效应后,就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自有商标,改用了“金佛山”,用了之后效果非常明显。皮其中说:“我们在北京国贸的方竹笋直营店,在改用了‘金佛山’商标之后,销量增加了近三倍。另外,今年在广交会上,我们加工的竹笋凭借‘金佛山’品牌,一举和新加坡客商签订了大批量的合作协议,价格比国内高20%—30%。”此外,由于是在南川区社的引荐下使用的“金佛山”商标,南川区社不仅为使用商标的企业、合作社等联系各种展会,还自掏腰包购买展位,免费给商标使用者展示。同时,在展会上签约以及获奖的单位,南川区社还会从扶持资金中抽取一部分发给商标使用者,作为进一步的奖励。
记者了解到,为了扩大“金佛山”这一区域性品牌的影响力,南川区政府每年划拨专项资金用于“金佛山”品牌的宣传营销推广,并对使用“金佛山”商标的企业给予项目、资金等方面的重点支持。
南川区副区长潘晓成介绍说:“‘金佛山’的知名度在不断提升,加之南川属高山立体气候,农产品种类繁多,集中打造区域性的农产品品牌更符合全区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目前,大部分企业都表示了愿意使用‘金佛山’商标,并且已使用的企业都反映使用效果良好。下一步,区政府将对新注册‘金佛山’商标给予全额补贴,同时对使用金佛山商标参加各种展示展销会获奖的农产品,加大奖励额度。我相信,3年内,商标使用总销售额一定能翻一番;5年内,力争将‘金佛山’打造成全国驰名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