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海峡两岸金融互动,提升服务小微金融能力,我们赴台湾学习考察,时间虽短,但感触良多。针对当前实际,我觉得农合机构应强化四种意识。
成本意识。台湾同行告诉我们,他们对一个网点的成本核算是很严格的,有些我们可能觉得不可思议。如新设立一个网点,除了必要的地理位置和人流量及业务前景的分析外,他们还要考虑综合效益。门面如果三间够了,就不会租五间;如果在楼上办公没实质性影响,就不会考虑租门面;如果人员配置8个够了,就不会考虑多增加人手;如果经营业绩达不到预定目标又无有效办法跟进的,就会考虑主动撤并。并且,总部的人员和其它资源都不是免费的,虽然没有直接相关,但也按一定比例推入成本。更让人震惊的是,做的每一笔业务,每一个相关流程,每一个人都要要进行量化,进行成本核算,明明白白,用“鸡毛算到鸡骨头”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风险意识。银行是经营风险的,控制风险是经营成功的关键。台湾的银行业经历过利率市场化的洗礼后,对风险有了更清醒的认识。经营不善,银行就会被别人兼并,他们就是这样过来的,现在活下来的银行对这一点印象深刻。所以,台湾同行告诉我们,对一笔业务、一个客户要不要做,前提是分析风险度。如果风险可控,利润少点他们也愿意做。相反,风险很大,即使熟人也拒之门外。银行经营离不开客户,需要经常与客户联系感情,但感情不能代替理智,在公与私的关系处理上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大局。因为台湾的利差很小,对损失很敏感,任何一个大额的损失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不仅会直接冲掉利润,而且很有可能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于导致银行倒闭。所以,他们对此很谨慎。
创新意识。创新是活力的源泉,台湾的银行在这方面是比较努力的。不仅我们考察过的银行有各自的创新项目和管理手段,而且整个台湾的银行业都比较注重创新,以创新来增加竞争力。如在方便小微企业上,引入了信保基金模式;在风险控制上,实行了评分表制度,注重流程控制,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在同业竞争上,强调竞争与合作互动,互通信息,差异化发展,不会擅自留一手;在人的管理上,推崇诚实守信,敬业有为,将个人的价值融入组织的发展之中。对我们来说,创新也是很重要的,如何因地制宜地推出新举措,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