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3年11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棉价“涨”声难响

□ 李 莉

    棉企交储利润空间有限

    2013年度收储自9月1日启动,但到9月18日才开始成交,后期日成交量日益扩大。截至目前,2013年度棉花临时收储累计成交731050吨,新疆累计成交538720吨,内地累计成交192330吨。总体来看,今年的收储进度明显慢于去年,目前的累计成交量不足去年同期的一半水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今年是施行新国标的第一年,虽然中储棉就新国标详细细则和交储标准对棉企进行了相关培训,但棉企对新标准的把握仍然是摸着石头过河,刚开始都谨小慎微;另一方面,虽然今年收储价与去年20400元/吨保持不变,但新国标体系已经让棉企感觉到公检较去年严格,很多棉企反映公检结果不理想,部分企业甚至面临亏损的境地。为了保证棉花加工质量,符合收储要求,棉花加工企业已经开始提高收购标准,避免后期降级亏衣分的现象发生。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的交储总量肯定要比去年低,而且收储从严也将导致更多的棉花不能进入储备库,这些资源可以形成业务棉进入撮合市场,以及制作仓单进入期货市场,这将给期货市场和撮合市场带来打压。

    抛储预期压低棉价

    由于收储价20400元/吨远远高于市场价格,因此国内符合标准的棉花都是以交储备为主,市场流通的新棉极少。国内用棉企业棉花都是以前期竞拍的储备棉和进口棉为主。根据中国棉花信息网9月底的调查显示,约八成企业库存可维持到11月以内,所以大部分企业都存在购棉需求。10月,部分企业接到了国家分配的加工配额,10月抛储的可能性不大,但11月份到了纺企断粮的时候,预计11月份国家抛储的概率很大。

    国家如果进行储备棉抛售的话,价格应该在18000—19000元/吨之间,而目前CCIndex3128指数报价已经超过了19600元/吨,因此抛储棉仍然具有很大市场吸引力,而低价的储备棉将对市场价格产生冲击。

    进口棉数量继续攀升

    2013年9月我国棉花进口数量持续回落,平均价格基本保持不变。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9月我国进口棉花20.13万吨,较8月减少7.5万吨,降幅27%,同比下降23.4%;平均进口价格2196美元/吨,较8月上涨5美元,同比下跌6.8%。2013年1—9月累计进口322.6万吨,同比减少19.9%。总体来看,不管是9月份单月进口量还是累计进口量都较去年有较大幅度的回落,主要原因是国家对配额数量的严格控制,低价进口棉不能自由进入国内,而且9月份属于纺织业的消费淡季,纺织企业由于资金限制又是随用随买,因此进口数量下滑可以理解。但10月份纺织业进入消费旺季,而且国家增加了一部分加工配额,预计10月份进口数量将攀升。

    同时,8、9月份中国进口棉纱都维持20万吨以上的水平,处于历史单月高位,因此,进口棉纱仍在不停的冲击国内纺织业市场,如果国内外棉高位价差继续延续,这种趋势短期难以改变。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