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作家说,或许我们不一定是心情很好才喝茶,也不一定常有好的茶可以喝。但是,假如有好的心情,正好又遇到知己,喝到的又正是上好的茶,就会觉得人生的幸福美好莫过于此。
我爱喝普洱茶,普洱茶性情温和、养胃暖体。以前我常喝咖啡,因咖啡中富含的咖啡油容易引起胆固醇指数升高,后来改喝普洱茶。在茶楼与茶友们一起边泡茶边聊天,喝出友情、商情,茶道、商道、人道,道不尽陈韵悠远。
“泡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普洱茶以其独特的韵味和传奇的历史演绎着茶的人生。君取一杯微雾萦绕的普洱佳茗,闻之清香四溢,观之色如玫瑰,琥珀一样晶莹,细品则陈香、槟榔香、桂圆香、红枣香、野菌子香……诸香扑鼻。你可以从普洱茶的甘、滑、醇、厚、顺、柔、甜、活、洁、亮、稠体会人生的幸福和愉悦,亦能从它的麻、刮、挂、酸、苦、涩、燥、干、霉、飘体会人生的曲折和艰辛。
自迷上普洱,便埋头研究其冲泡之法。工夫茶中,最讲究冲泡技巧的,当属普洱,工夫不到家,便无法泡出色味俱全的好茶。
普洱的冲泡甚是繁琐:解茶——用茶刀解开紧压的茶饼、洗茶——用沸水快速冲洗茶叶、然后才是泡茶。普洱耐冲泡,一份茶可冲泡十几次,但讲究出汤速度,快了味淡,慢了太浓有异味,得细心观察茶汤的颜色,按先快后慢的方法,才能泡出一场浓淡均匀、色艳味甘、眼鼻口均得享受的精致茶宴。
欲泡一壶佳茗,先需好茶、好壶、好水。好茶,香沉气足味甘,是茶道中的根本;好壶,泥纯工正形端,吸收茶叶中之污气异味;好水,源活质清味冽,提升茶味中之活,泛甘甜。如以十分之美茶,配泥腥之壶和死浊之水,其味只得两三分而已;但如以五六分之庸茶,配精致紫砂和山涧活泉,也许能得茶味至八九分。人之初生,天赋各异。天赋高者未必出人头地,天赋平平有大成者也不在少数。细究成功之道,天赋仅占三成,周遭环境和言传身教的影响却占多数。古代“孟母三迁”,便是为了相同的原因。
普洱茶分五等十级,顶级宫廷普洱,皆由细嫩芽毫精制,冲泡时水温不可过高,以免烫熟茶叶,丧失茶香;而等级低下的砖茶,以老叶粗梗拼配,必须以沸水闷泡,才能得其甘醇浓酽的真味。待人待事也需分而治之,顺其性情琢磨处置之道,方可得心应手;一味执着,不知变通,难免磕磕碰碰、诸事不顺。
如冲泡适当,普洱出汤后,茶色浓艳透亮,或如红酒、或如琥珀,给人醇酽满足之感。然而普洱茶溶出物丰富,虽耐冲泡,却也不可长时间浸闷。冲泡时需观测汤色变化,短则十几秒、长则几分钟便得滤茶出汤。闷泡过度则汤浓如黑酱,暗沉而乏生气,杂味异味也尽数渗出,口感浑涩如中药,难以下咽。凡事过犹不及,这便是最好的警戒。简单一个“度”字,却总难以信手把握。
一份普洱茶已冲泡完毕,收尾时的最后一杯茶汤,却偏是滋味最妙所在。此时,浓艳皆已褪尽,茶色淡定如水。放至微温,入口细品,却茶味犹存。辗转口舌间,汤润水滑,茶韵细流,回甘悠长,使人顿生流连不舍之感。生活百味杂陈,太多激情和浮华也会令人倦怠,惟有回到平淡从容处,才能识其真滋味。
闲处的时候,喝一泡普洱功夫茶,不仅是一个修身怡情的过程,也是一个静心禅悟的过程。一次次的研习,一次次地琢磨,愈发觉得这普洱如人,冲泡普洱则如处世,方法得当才能甘之如饴。
一杯普洱茶在手,或浅啜或慢饮,就这样悠悠地喝着,许多人生难解的结,便在时间的缓释中悄悄地解开;许多人生的焦灼,便在这茶叶的沉浮中淡泊了下来。每每坐下来,静静地泡一壶普洱,茶汤温润肠胃、茶香冲淡烦恼,水起潮落间,细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