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0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统一与协调:农村物流发展的“主旋律”

□ “农村现代物流研究中心”课题组

    大力发展农村物流对于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农村发展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四化同步”和根本解决“三农”问题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从农村物流和现代物流的自身发展逻辑上说,必须把握农村物流发展的“主旋律”——统一与协调。

    如何做好农村物流发展的统一与协调呢?我们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理清思路,多方共同努力。

    (一)摸清农村物流需求发展趋势是农村物流统一协调的前提。

    毋庸置疑,“摸清家底”和准确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是做好农村物流规划的前提。由于农村物流复合型特性,尤其是农产品生产的深受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我国又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由于自然灾害的不可预测性,决定了发展农村物流必须有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机制,即农村应急物流机制;又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决定了发展农村物流具有全国统筹的现实性、必要性和可能性。当然,在“四化同步”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背景下,预测农村物流的需求和发展趋势,越来越具有全局统筹的色彩。就是说,农村物流需求不是农村发展自身的需求,而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农村农业需求在物流方面的反映。当农产品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时,政府经济主管部门将会采取大力刺激农产品生产、加大农产品购进等措施,使二者趋于平衡。当“看得见的手”采取上述措施时,农产品生产必将受到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对于农产品正常生产又将产生促进或促退作用。这是人类社会对于生产活动发挥能动性的体现。所以,摸清需求的“家底”和趋势,发展农村物流就有了基本方向,农村物流体系的统一与协调就有了基本依据。以此为基础,进而做好农业生产资料物流以及农村日用消费品物流和再生资源物流等方面的统一与协调,从而为农村物流体系的统一与协调奠定基础。

    (二)统一规划,城乡统筹,是发展农村物流的基本原则。

    城乡物流的统一与协调,从国家的层面,首先表现为农副产品生产与城乡居民生产生活需要的统一与协调;其次表现为工业产品(包括农业生产资料、农村日用工业消费品和农村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工业加工品等)与农村需要的协调和统一;再其次表现为农村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系统与城镇相关系统的协调和统一。现代农村物流的大多物品是与城市物流互为发货地和收货地的。这些物流系统是农村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市物流的重要内容。因此城乡物流的统一与协调是农村物流统一与协调的前提和基础。离开了这个前提和基础,农村物流就没有真正的统一和协调。因为,对于城乡物流而言,这里的统一,是农村物流与城市物流统一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这里的协调,是指农村物流在时间与空间、数量与质量等方面,都与城市物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相互匹配与协调。

    农村物流是全国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它重要,是由“三农”工作在国家全局工作中“重中之重”地位决定的。统一规划,不仅是指农村物流要与城市物流统一规划,而且是指全国各种物流资源要向农村物流倾斜。如同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一样,没有农村物流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物流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物流成本的降低,全国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就不会真正降低。所以,在做好一二线城市和重要节点城市物流发展规划的同时,必须把农村物流发展规划纳入全国物流规划之中。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新阶段,那么,工业物流支持农业物流、城市物流支持农村物流应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是,实际情形与人们期望相距甚远。总体上看,农业物流整体水平依旧不先进,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依然很落后。因此,在全国物流统一规划中加大对农村物流的支持力度和政策倾斜,是全局大事,势在必行。

    应当指出,农村区域内部物流必须做好统一规划。这种统一规划是基于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民生的需要,是基于农村生产生活的物流需求与农民自主物流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统一。就是说,发展农村物流一定要把强化农民自主物流放到重要位置。这不仅关乎农民增收和就业扩大,更关系到农民在农村物流中的地位和作用。城乡统筹不仅是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的有效对接,更重要的是构建专司沟通城乡流通之职的物流系统。这种物流系统不是城市物流,但又服务于城市物流;不是农民自主物流,却又与农村区域内部物流相衔接,与农民自主物流有效融合。这就是城乡第三方物流系统。就统筹规划而言,它既属于城市物流范畴,又属于农村物流的范畴。由此,必须在全国物流发展规划中予以统筹,必须在城乡物流统筹中予以重视,必须在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的发展规划中为其留下“无缝对接”的“接口”,必须在城乡物流规划中找到自身发展空间和提升层级。而这里的“城乡物流”就不是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的合称,而是沟通城市与农村的特殊物流系统的专有称谓。由此可知,农村物流发展在规划上的统一,就包括了农村物流在全国物流规划上的统一、农村区域物流规划的统一和城乡物流发展规划上的统一。这三个“统一”不是平行的,后两个“统一”者应当归纳于和服从于第一个“统一”之中。从规划实施的层面上说,这三个“统一”又是难于相互替代的。

    (三)加大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是发展农村物流的当务之急。

    农村物流发展面临的基本形势是:农村面积大、自然条件复杂、基础设施落后、专业人员匮乏,更重要的是农业比较收益低下,无法承受大量物流投入的成本;况且与城市物流相比,同样物品的农村物流成本要高出许多。这是农村物流发展最大的“瓶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流资本是趋城避乡的。人们说,农民在非农产业的收入已经远远大于务农收入,能否降低农村物流成本?回答是:不能。因为农民收入的提高,固然可以提高他们对高附加值商品的购买力;但对于降低农村物流成本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农村作为农产品的生产地和供应源,是整个社会生产生活的基础,是整个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各级政府对发展农村物流实行政策倾斜、加大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力度,不仅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整个社会发展重要内容。这是农村物流对于整个社会“公益性”的客观历史要求。从改善农村物流条件上看,改善生产条件、产品生产质量和产品状态是第一位的。其中包括农业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现代化、信息化等。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如道路、车辆、库房、物流与配送中心等设备设施建设和配置,相关专业人员队伍建设等,都需要各级政府给与大力支持和多方扶助。从政策层面上说,还必须鼓励社会资本和相关企业增加对于农村物流投入积极性,以形成合力,尽快改善农村物流的落后面貌,使之尽快接近和达到可以与城市物流同步发展的水准。

    还应当指出,农村物流的统一与协调是一个动态实现的过程。从构成农村物流体系的相关物流系统看,它们对于农村物流需求的适应和满足是一个相对和渐进的过程,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变化,原来的适应与满足被打破;经过努力和调整,在新的条件下形成新的适应与满足。农村物流从统一与协调发展到不统一与不协调,再从不统一与不协调走向新的统一与协调。这种形式循环往复永不止息。这是农村物流发展的基本状态和必然过程。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在于在推动这个过程不断走向高级阶段,主动趋利避害,实现自己的目标。对于现阶段农村物流而言,就是通过城乡物流发展一体化的路径,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进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本文选摘自《论农村物流体系的统一与协调》,原文8000余字,由曲丽赢、郭未名、吴震共同执笔。此处个别文字略有改动。)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