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基层社,扎根乡镇,面向农村,是供销合作社系统为农服务的前沿阵地和根基,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全系统还有不少地区的多数基层社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对系统发展非常不利。贵州省黔东南州供销合作社是其中之一,本文就黔东南州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供销合作社如何夯实基层工作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思路。
黔东南州基层社情况简介:
目前黔东南州的基层社有79个,其中仅1/3是生机焕发状态,而大多数基层社多是歇业空置和靠租赁资产门面维持生计,个别县甚至出现了卖光、吃光、人走光的情况。除此之外,基层社主要还存在以下不足:经营理念缺乏,业务少而单一;资产利用率不高,旧房租金低;人才队伍严重不足,老龄板结,思想守旧;政策性债务、产权不清等问题,使基层社不能放开手脚发展,也不利于盘活资产。
发展对策与建议
项目引导 扎根为农
基层社要根据本地区位、地势和物产特色,明确好发展思路;要主动找项目求发展,如建设气调冷库、配送中心、超市、农家店等,把基层社办成各类专业社领路的联合社。
城市供销合作社应重点融入城市综合体的发展项目。在州、县(市)城市的城关社,要以城市供销和社区中高档商品服务为目标,设法寻求城市综合体项目,如大商厦、大超市、大宾馆、大饭店、社区综合社、多功能的城市商业服务城等,大胆创新管理体制,整合内外资源,以城市大公司为龙头来带动发展,同时为社区服务。
乡镇供销合作社应侧重为农服务。乡镇是农村物流、人流、信息流的中心,承担农村区域性商品流通的任务,是新时期基层供销合作社应具有的基本功能。要以乡镇区域经济特点,主动与连锁龙头企业对接,在乡镇和村级站建立有一定标准、规范的日用消费品、废旧物资品、农副产品交易和农业生产资料超市,并建立配送中心,使基层社成为农村区域性商品流通的主体,成为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有实力的基层社可办家庭农场,也可成立抗旱组、抢险队和科技队(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统一防治),探索开展农业的耕种、收获、加工、销售等全过程的大田作物托管、半托管创新服务,努力提升为农服务能力。
健全组织 完善网络
恢复和重置基层社应本着“区域不能空,服务不能丢”和 “资源共享、利益共沾和风险共担”的原则,视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和为农服务半径,多方式协作或联办,设法恢复和重建基层社,把服务延伸到村组,助农惠农,以促进物资双向流通,实现农超对接,改善农村购物环境。
完善社站。构建由总社到村站的完整的服务网络,是为农服务的宗旨职责所在。应主动与当地政府和村两委协调,通过土地置换、争取政府无偿提供土地等多种方式,以日用品和农资超市为基础,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便于服务的原则,在1000人以上、经济较发达、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社区或中心村,以自办、联办或代办等多形式,大力兴建乡镇社和村级站(西部地区的建设标准可适当降低),千方百计搭建供销合作社发展的网络平台和载体。综合社和村级站实行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连锁配送、统一服务章程、服务公约和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经营管理。
兴办专业社,完善为农服务综合体系。以为农服务为宗旨,以市场经济为取向,以开放办社为途径,牵头组建乡镇区域性经济联合会。要对当地优势与特色产业、农业经济与结构调整状况进行排队分析和梳理,引导种养大户、科技大户、矿业大户、农产品经纪人等,领办、参办和引办种养殖、加工、营销、资金互助、农机服务等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合作社、购销合作社、服务合作社,带动各类民营的生产、加工企业、流通企业、手工作坊、个体经营者、农民经纪人的经济合作和联合,以便大家沟通信息、交流行情、取长补短、充实自己、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探索基层社+专业合作社+农户+市场的发展路子,广泛开展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和一体化服务,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提高商品竞争力,帮助解决好农副产品“卖难”、“买贵”及质量安全等问题,着力构建农村综合服务体系。
转变观念 人才兴社
再好的路线和方案,没有人也很难去实施。基层社应充分发挥内部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营造想事、理事、管事、做事和立业的氛围。
《章程》任免,能人带动。现行的基层社为集体企业,自收自支,自食其力,为典型的市场经济组织。建议不搞行政任命,领导全部实行社员或职工直接选举产生,领导民主选,大事民主定,上级社只作资格审查和业务指导。同时成立监事会,充分发挥其监督检查作用。这样,职工有发言权、选举权和罢免权。领导和职工一样,对资产、经营和利益三体连心。同时大力培养团队能人为基层社领导,可探索由实力强的企业来全权托管较差基层社的一条新路。
大力培养供销合作事业人才。呼吁高等学府设置合作经济专业,各级党校中青班可开设1-2节合作经济课程,在全社会倡导合作理念,采取全日制、脱产学习,采取远程教育、中短期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加强知识的更新和相关科研的开发,学习并掌握市场经济理论、现代经营管理等知识,为各类合作事业提供专业化与职业化教育和智力支持。
促进公职人员流动,用好人才,吸引人才。人员要流动,才有活力。可争取政策,可上调工作、下挂任职和平级交流,还可给干不好的同志以退出机制。要大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力吸引社会精英入企参股经营,不断输送供销合作社队伍以新鲜血液。这样,才可改变队伍长期只进不出和老化板结的现象,才能给优秀同志锻炼的平台,大家的政治待遇才有盼头,工作才更有积极性。
重启业务 多种经营
龙头带动,组建供销合作社主导的大公司。推行组织开放、人才开放、经营开放。人们已经淡忘了供销合作社,就是因为供销合作社没有主导的大公司,大家看不到供销合作社的作为。供销合作社应该在联合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和前提下,广泛吸纳系统内外、本地外地的人才、资金、技术、资源、项目,组建基层社主导的大公司(控股51%以上,保证经营性和公益性结合的本质),借力壮大供销合作经济,增强服务功能,实现多赢发展。比如可以尝试组建农资集团公司等。
政府扶持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各类资金、项目建设以奖代补资金,凡是用于大公司经营或项目建设的,都要作为供销合作社出资参股。把基层社改造成为社有资本和经营骨干、职工、种养大户、经营大户、经济能人及其它社会资本共同持股的具有合作制特点的企业。
多渠道合作,盘活资产,全力打造供销合作社服务一条街。以贵州省盘县基层社为榜样,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乡镇地方的形象标志建筑,着力打造为农服务一条街。敢想、敢试、敢闯、敢干,不拘泥于传统合作经济理论的束缚,充分利用当街的黄金地段,在明晰产权,弄清存量资产的基础上,多渠道筹资,采取招商引资、合作开发、社会加盟、提前收租、民营资本和内部募股等多种形式,多功能改造基层社。以项目为契机,超前规划与建设供销市场和大楼,为房产开发、宾馆饭店和银行商行等提供场地和服务。确保现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资产的硬实力,改善乡镇购物环境。如天柱县远口社和台江县台盘分社,以实施配送中心项目为契机,联合房产老板开发建设,增加了社有资产的价值。
拓宽业务,多种经营,综合服务,助农增收。基层社要拓宽业务,多种经营促发展,才能提供更多的助业和就业岗位,待岗下岗人员的维稳工作就会得到改善。在服务中找出路,在竞争中谋发展,在效益中求生存并发展壮大。扩大经营范围和服务领域,从原来单纯的商品销售,适时向投资少但见效快的加工、种养、物流、通信、餐饮、旅游、房产、宾馆、修理等便民服务项目扩展。由原来多头承包门市部、分销店,向乡村连锁超市、配送中心、服务中心、交易市场、产业基地等多种经营业态发展。在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上,黎平茶叶、天柱脐橙和施秉林下养鸡等,都为供销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开创了新篇。
创新机制,倡导合作。以“合作共赢,供销两旺”为方向,倡导国际与国内的广泛的合作理念和社会合作团队氛围,大力宣传合作理念,努力优化基层社发展环境,切实改变“联合社不联合、合作社不合作”的状况。帮助农民树立合作意识,为社员传授合作方法,宣传合作政策法规,使其明确合作社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发展要求,掌握合作模式、利润分配、财务管理、风险调节等相关知识。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东南州供销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