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10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苦练内功 迎战利率市场化


 

人 物:河北省定兴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 杨世雄

    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放松对商业银行利率的直接控制,把利率的决策权交给货币市场,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利率水平,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然而,这给依靠传统存贷款利差的农村信用社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利润空间将被压缩,转而要承担由此带来的市场化风险。

  面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影响,农信社应从加强金融产品创新能力、提升产品定价能力、完善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等措施来应对挑战。

  勇于金融创新

  当前农信社的大部分业务都是以存贷款业务为主,经营主要依赖资产负债业务。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农信社承担的利率风险越来越大,同时由于中间业务的不发达,农信社缺乏有效的规避风险手段。在应对市场利率化过程中,农信社应通过持续有效的金融创新能力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如投资理财、提供担保、代理保险、代理基金等,拓展业务经营空间,不断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经营结构和收益结构的多元化,从而有效规避金融风险。

  增强定价能力

  利率市场化下,存贷利率成为货币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存贷款利率利润空间的下降,使得农信社的生存空间变得狭小。在应对利率市场化时,农信社显得底气不足,经验不够,定价策略不够明晰,甚至会采用高于平均水平的存款利率来招揽储户。高额揽储的背后,必然会导致高风险贷款的投放,从而为农信社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利率风险。因此,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定价机制的建设,加快存贷定价机制、服务定价机制和授权定价机制的完善,是农信社应对利率市场化的迫切要求。

  完善管理体系

  利率市场化已初露端倪。但是,由于治理结构不完善、信用风险较高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缺乏有效的防范风险工具等多方面的原因,利率风险管理问题尚未被列入农信社日常经营管理中。因此,对于农信社而言,必须从单纯关注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转移到既关注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同时又关注利率风险的轨道上来,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战略。制定科学有效的利率研究与决策机制,实行以利率风险管理为主的资产负债管理。

  培养优良人才

  目前,农信社利率政策仍没有完全放开,从业人员缺乏利率风险意识,缺少利率风险基本原理和控制技术的专业知识。因此,在推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农信社应大力加强对从业人员的金融知识培训,提升金融其知识储备、强化风险意识;同时还要与高等金融院校加强合作,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打造专业化的优秀人才,增加行业竞争的筹码。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