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据中国政府网22日消息,国务院日前批复原则同意发展改革委报请审批的《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提出到2020年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8亿亩。
批复要求,通过实施《规划》,到2020年,全国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8亿亩,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公斤以上,其中,“十二五”期间建成4亿亩;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田块平整,配套水、电、路设施改善,耕地质量和地力等级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得到加强,生态修复能力得到提升。
批复指出,《规划》实施要加强统筹规划,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改善农田基础设施,着力规范建设标准,着力明确管护责任,着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不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批复强调,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抓紧制定本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细化配套政策,并督促县级人民政府编制实施方案,确保建设任务落实到地块。要整合资金,集中投入,连片治理,强化项目建设管理和建后管护,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加强协作,不断完善相关标准和制度,做好相关规划间的衔接,对《规划》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督促评价,确保《规划》目标任务实现。
专家意见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孔祥智:
规划意在整合资源资金“十二五”建成4亿亩不难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基于我国目前主粮供需偏紧现状的担忧。这次总体规划涉及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人民银行等多个部门,国务院批复规划的目的是要将这些部门的资源和资金整合起来,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投入力度,提高效率。
此前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等相关部门都发布了各部门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的规划,而且多个部门都为其设立了项目和资金,但是由于过于分散,效果并不好。
据了解,截至2012年,中国农业综合开发累计在全国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仅2.7亿亩,累计新增粮食生产能力810亿斤,占同期全国增产粮食的25%左右。
对于目前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情况,就目前来说,只要保证投入,“十二五”期间建成4亿亩的目标并不困难。但是现在的问题是,目前建设资金大部分都被投到较好的农田里。未来可能会更偏重将二三流的农田改造成一流农田,将为粮食供给拓展很大空间。
(综合)